时间: 2025-05-01 04:2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9:52
题智果寺
作者:王之道 〔宋代〕
吕侯妙章句,珠玉走邻境。
想当落笔时,豪迈不淹顷。
智果古精舍,松篁转冈岭。
幽人所盘礴,俗客作远屏。
春云忽解剥,林日光炯炯。
门迎有高僧,乌用赋渴井。
开缄读数过,令我发深省。
老来习懒放,万事废不整。
犹怜閒中趣,日月颇增永。
何当遂浮家,百口具舴艋。
不见六一翁,梦寐在清颍。
人生会如意,向晚果得请。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智果寺的景致,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扰的思考。诗中提到吕洞宾的妙句,珠玉般的诗句传遍了邻近的地方。想当年落笔时的豪情壮志,丝毫没有被世事淹没。智果寺是一处古老的精舍,松竹环绕在山冈岭间。幽静的地方适合隐士盘桓,而世俗的客人则显得遥远隔屏。春天的云彩忽然被剥离,林间的阳光透出炯炯的光辉。寺门迎来了一位高僧,似乎没有必要为口渴而去找水井。翻开书卷读了几篇,令我深思熟虑。老来习惯了懒散,万事都变得不再整齐。唯有在闲暇时光中,依然欣赏生活的乐趣,日月似乎也增添了许多永恒的意义。何时才能漂泊归家,带着家人乘坐小船?不见六一翁(即六一居士),梦中却常常在清颍(地名)相会。人生若能如意,晚年或许就能有所请求。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表达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智果寺是诗人常去的地方,诗中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题智果寺》是一首饱含哲理的诗作,诗人在智果寺这处幽静的庙宇中,凭借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诗的开头提到吕洞宾的诗句,表明诗人对文学的敬仰和渴望,接着通过描绘智果寺的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诗中松竹环绕、幽人逗留,体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高雅情趣,反衬出世俗人的远离。
在情感的层面,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在老年时对生活的懒散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尽管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但诗人更珍视那份闲适和乐趣。最后,通过对六一翁的追忆,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思念,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艰难。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道教哲理的认同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之道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
B. 宋
C. 明
D. 清
诗中提到的“智果寺”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隐逸
C. 战争
D. 旅游
“不见六一翁,梦寐在清颍”表达了诗人对谁的思念?
A. 自己
B. 高僧
C. 朋友
D. 家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