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4:06
客窗深闭逢三五。
不恨无歌舞。
天时人事总凄然。
只有隔窗明月似当年。
老夫分外情怀恶。
无意寻行乐。
眼前触景是愁端。
留得岁寒生计在蒲团。
在深闭的客窗里,逢上三五的夜晚。
我并不怨恨没有歌舞相伴。
时光和人事都令人感到凄凉。
只有那窗外的明月,依旧如同往年。
老夫心中别有一番苦楚。
我已经无心去寻求快乐。
眼前所见的景象,都是愁苦的迹象。
只留下寒冷的岁月,仍然在蒲团上求生计。
邵亨贞,元代诗人,生于福建,号梅溪,擅长词曲与诗歌。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虞美人 其四》创作于诗人晚年,正值人生的低谷,生活中充满了孤独和凄凉。诗人在岁月流逝中感受到对往昔的怀念与无奈,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这首《虞美人 其四》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夜晚,深刻表达了诗人在岁月流逝中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客窗深闭逢三五”引入,营造出一种封闭而孤独的氛围,暗示着诗人身处的境地。接下来的“不恨无歌舞”则表现出诗人对于生活现状的无奈与接受,虽然没有欢乐的歌舞,但他并不抱怨,这种淡然的态度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天时人事总凄然”一句,将自然与人事相结合,展示出一种普遍的悲凉。诗人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无奈,而“只有隔窗明月似当年”则是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月亮的明亮象征着那些美好的回忆,虽已逝去,但仍在心中闪烁。
在表达情感的同时,诗人又自觉年老,心中“分外情怀恶”,表明他对快乐的追求已无心。“眼前触景是愁端”则是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所见之景皆引发愁苦,最后一句“留得岁寒生计在蒲团”则表达了诗人依然在艰难中求生的无奈,蒲团象征着他在佛教思想中的平静与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将孤独、怀旧、无奈、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外部景象的触景生情,反映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展现了诗人老年的思索与哲理。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了什么?
诗人对于“无歌舞”的态度是?
“岁寒生计在蒲团”中的“蒲团”指的是什么?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主题,但更多表现出洒脱与豪情,而邵亨贞的《虞美人 其四》则侧重于孤独与思索。这种情感的对比体现了不同诗人对生命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