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闻定海城陷五章 其四

《闻定海城陷五章 其四》

时间: 2025-05-07 22:13:25

诗句

莫救城门火,池鱼枉恃存。

有端开愤隙,无术慑骄魂。

眚气连山白,焦流入隘浑。

乱尸如败叶,漂过吉祥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3:25

原文展示:

莫救城门火,池鱼枉恃存。
有端开愤隙,无术慑骄魂。
眚气连山白,焦流入隘浑。
乱尸如败叶,漂过吉祥门。

白话文翻译:

不要去救那被火焰包围的城门,池中的鱼徒然依靠虚弱的生存。
若是有缘由发怒而开口,却无法震慑那骄横的灵魂。
灾难的气息笼罩着山川,焦黑的河水流入狭窄的沟渠。
尸体纷乱如落叶,漂浮过吉祥的门口。

注释:

  • 莫救:不要救。
  • 城门火:指城门被火焰吞噬。
  • 池鱼:池塘中的鱼,象征无能为力的生存者。
  • 恃存:依靠生存。
  • 有端:若有理由。
  • 愤隙:愤怒的缝隙,指发怒时的言辞。
  • 无术:没有办法。
  • 慑骄魂:震慑骄横的灵魂。
  • 眚气:灾难的气息。
  • 焦流:焦黑的流水。
  • 乱尸:杂乱的尸体。
  • 败叶:凋零的叶子,形容尸体的零乱。
  • 吉祥门:象征着安宁和幸福的门,暗指战争带来的破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约1680-后1748),字子坚,号澹然,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曾任职于各地,因其生平经历和对社会的关注,创作了多首表现战乱和社会动荡的诗作,风格沉郁悲凉。

创作背景:

《闻定海城陷五章》成诗于清代时期,正值清朝对外战争频繁之时,尤其是海防战事,如宁波一带的战斗。诗中表现了战乱带来的苦痛,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了战乱中的悲惨场景,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渲染出一种无力感和绝望感。诗的开头“莫救城门火”直接点出战争的残酷,城门被火焰吞噬,暗示着城市的沦陷和无辜者的痛苦。接着“池鱼枉恃存”,以池塘中的鱼作比,形象地表现了在灾难面前的无助,突出人们在大环境中的渺小与脆弱。

接下来的“有端开愤隙,无术慑骄魂”,表达了对抗击敌人和发泄情绪的无能为力,愤怒的呼喊无法震慑骄横的敌人,显示出一种深刻的无奈。诗中“眚气连山白,焦流入隘浑”,更是通过灾难的气息与焦黑的河流,描绘了战后的荒凉与绝望,令人心生恐惧。

最后一句“乱尸如败叶,漂过吉祥门”则以破碎的尸体与吉祥的门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美好的愿景被战争彻底摧毁,令人对国家的未来感到绝望。整首诗以悲凉的基调,展现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摧残,呼唤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救城门火:劝阻别人去救助被火烧的城门,暗示着无可挽回的局面。
  2. 池鱼枉恃存:池塘中的鱼徒劳地依靠生存,形象化了人在灾难面前的无力感。
  3. 有端开愤隙:若有理由发怒却无能为力,表现出情绪的无处发泄。
  4. 无术慑骄魂:无法震慑那些骄横的敌人,反映出抵抗的无望。
  5. 眚气连山白:灾难的气息笼罩着山川,营造出一种阴沉的氛围。
  6. 焦流入隘浑:焦黑的河水流入狭窄的地方,象征着混乱和不安。
  7. 乱尸如败叶:尸体如同落叶般杂乱无序,形象地表现出战斗的惨烈。
  8. 漂过吉祥门:尸体漂浮过象征安宁的吉祥门,突显战争的破坏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乱尸如败叶”,用败叶比喻尸体,强化了战后景象的凄惨。
  • 对比:吉祥门与乱尸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悲剧效果。
  • 夸张:通过对灾难和混乱的描述,夸大了战争带来的影响。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悲剧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乱的控诉和对无辜者命运的深切同情,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门:象征城市的安全与希望,城门被火烧象征着安全的丧失。
  • 池鱼:象征无辜的人民,他们在战争中无处可逃。
  • 焦流:代表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死亡。
  • 乱尸:暗示战争的惨烈与无情,显示出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城门火”象征着什么?

    • A. 安全
    • B. 战争的毁灭
    • C. 和平
    • 答案:B
  2. “池鱼枉恃存”中的池鱼意指什么?

    • A. 勇敢的战士
    • B. 无辜的人民
    • C. 胜利者
    • 答案:B
  3. 诗中“乱尸如败叶”用来形容什么?

    • A. 生命的繁荣
    • B. 战争的惨烈
    • C. 自然的美好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同样表现边塞战事和战争的悲壮。
  • 《兵车行》杜甫:描绘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诗词对比:

  • 《兵车行》vs《闻定海城陷五章》
    • 两首诗均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苦痛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但姚燮的诗更注重于个人的绝望与无力感,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社会整体的描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了大量清代诗人的作品,帮助读者了解时代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相关查询

晓步园池 效乐天 僧舍访吕隐君为学上人题墨竹 过流通院(二首) 春日退直呈禁署诸公 夏夜宿西园酒醒闻雨(二首) 次韵春日谩兴四首奉酬外舅达翁 期袁卿见过因出失值寄诗谢之 待渡 山中别宁公归西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鸦默雀静 示字旁的字 盟好 世风日下 论处 强枝弱本 心字底的字 原情定罪 贻灾 麥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光栅 贞孤 骨字旁的字 包含辛的成语 强得易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