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金陵别方仲坚

《金陵别方仲坚》

时间: 2025-05-07 22:07:39

诗句

秣陵三月路如何,料峭东风卷白波。

早趁寒潮别君去,过江烟柳雨丝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7:39

原文展示

金陵别方仲坚
作者: 黎兆熙 〔清代〕

秣陵三月路如何,
料峭东风卷白波。
早趁寒潮别君去,
过江烟柳雨丝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月的秣陵(今南京)与朋友方仲坚告别的情景。诗中表现了东风卷起白波的寒意,表达了作者离别的忧伤和对友人的不舍。

注释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 料峭:形容寒冷,微弱的。
  • 寒潮:寒冷的气流。
  • 烟柳:指烟雾中的柳树,意象优美,常用来表现春天的景象。
  • 雨丝:细雨,常用来渲染离别的情感。

典故解析

“秣陵”与“金陵”均为南京的别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诗中提到的“东风”常与春天相联系,而白波则暗示了江水的波动,象征着离别的愁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兆熙,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愁别绪,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作者在离别之际,心中充满了对朋友的眷恋与不舍。此时正值寒潮来袭,天气虽冷,却也寓意着新生的到来。

诗歌鉴赏

《金陵别方仲坚》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开篇用“秣陵三月路如何”引入,既是对当时春景的描写,也暗含了对友人的思念。接下来的“料峭东风卷白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春寒料峭的气候,象征着离别的凄凉。作者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出内心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一丝寒意和不舍。

“早趁寒潮别君去”一句,流露出一种急迫的离别感,似乎要在寒潮来临之前赶快告别。而最后一句“过江烟柳雨丝多”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边烟柳和细雨的唯美意境,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秣陵三月路如何”:询问春天三月的秣陵路况,暗指行将离去的心情。
    • “料峭东风卷白波”:描绘春寒的东风,卷起江面白波,象征着离别的冷清。
    • “早趁寒潮别君去”:表达了作者急于告别的心情。
    • “过江烟柳雨丝多”:描写江边的柳树和细雨,渲染离别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使诗歌更具画面感。
    • 拟人:东风像是在卷动白波,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秣陵:象征着故乡与离别的情感。
  • 东风:代表春天的气息,亦暗示着离别时的寒意。
  • 白波:象征着离别时的凶险与无奈。
  • 烟柳:寓意着美好的回忆和愁苦的情感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料峭东风卷白波”表现了怎样的气候? A. 温暖
    B. 凉爽
    C. 寒冷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友谊
    B. 离别
    C. 旅行

  3. “过江烟柳雨丝多”中的“雨丝”指的是什么? A. 雪
    B. 细雨
    C. 风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志向与前途的展望;而黎兆熙的《金陵别方仲坚》则更注重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愁。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方式各有不同,前者更具豪情,后者则显得细腻柔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 《李白与唐诗》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吴江舟次 荷亭拜李忠定公祠 随蒹秋叔访非衣子山斋 杨花 白云洞 石鼓山半山亭小憩 邂逅 送徐道士之剡六言二首 其二 一棹 奉还山西诗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灰朽 鬻笔 味结尾的成语 同字框的字 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逶媠 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门不夜关 嘴尖皮厚腹中空 燃料 一介儒生 夕字旁的字 樵牧 曰字旁的字 觉人觉世 靑字旁的字 眉睫之祸 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