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4:11
隔叶寻难著。胜玉树,欺红药。缥色衣裳,睡熟沈香亭角。一朵云鬟,被雨梳风掠。趁花容,亸烟萼。柳阴薄,色向苔钱落。波痕皱,眉痕弱。鹦鹉笼中,也整绿衣偷学。一别名花,怅碧云天各。倩青鸾,到湘阁。
这首词意在描绘一种难以接近的美。即使在叶子间寻找,也很难找到这朵鲜碧的牡丹。它的美胜过玉树,甚至可以欺凌红药花。它穿着缥缈的衣裳,安静地在沈香亭的角落里入睡。一朵云鬟被雨水梳理,风轻轻地掠过。趁着花的娇容,烟雾般的花萼慢慢展开。柳树的阴影轻薄,颜色向苔藓般的金钱落去。水波轻皱,眉头因思念而显得柔弱。即使在鹦鹉笼中,也要穿上绿衣服去偷学这份美丽。与这朵名花分离,心中怅然,与那碧蓝的天空遥遥相隔。请那青鸾,飞到湘阁去。
陈维崧(约1626-1683),清代诗人,字公度,号香涛,晚号秋水山人,江苏人。以词见长,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往往具有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观察力。
《碧牡丹》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无法触及的美丽的惆怅。诗中所描绘的牡丹,象征着一种理想化的美,和作者内心深处的渴望。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朵碧牡丹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美的追求与思念。开篇“隔叶寻难著”,展现了牡丹的独特与难以接近,暗示了美的稀有和珍贵。而“胜玉树,欺红药”,则将牡丹的美丽与其他名花相对比,突显其无与伦比的魅力。
词中大量的细节描写,如“缥色衣裳”、“被雨梳风掠”,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花的外貌,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轻盈与柔和。通过“柳阴薄,色向苔钱落”,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花的相互呼应,使得整个意境更加和谐。
最后的“倩青鸾,到湘阁”,则是一种对美的向往与渴望,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词在感情上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羁绊,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示了美的脆弱与不可及,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隔叶寻难著”中的“难著”指的是什么?
A. 难以看到
B. 难以触及
C. 难以生长
D. 难以理解
诗中提到的“青鸾”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美好的愿望
C. 失落的过去
D. 亲情
“胜玉树,欺红药”的意思是?
A. 牡丹的美丽超越了其他花卉
B. 牡丹的香味比其他花强
C. 牡丹的颜色比其他花鲜艳
D. 牡丹的形状更为优雅
可以将陈维崧的《碧牡丹》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对美的不同表达方式。李清照的词多为个人情感的直接抒发,而陈维崧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内心的惆怅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