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0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04:42
张炎的《台城路》原文如下:
余赋词以述二妙。老枝无著秋声处,萧萧倦听风雨。暗饮春腴,欣荣晚节,不载天河人去。心存太古。喜冰雪相看,此君欲语。共倚云根,岁寒羞并岁寒所。当年曾见汉馆,卷帘频坐对,飞梦湘楚。叹我重来,何堪如此,落叶空江无数。盘桓屡抚。似冉冉吹衣,颇疑非雾。素壁高堂,晋人清几许。
我作这首词是为了表达我的两种情感。老树枝上已经没有秋天的声响,萧萧的风雨声让我感到疲倦。暗自品味着春天的丰盈,欣赏着晚年的清雅,却无法承载天河的流逝。心中怀念着远古的时光,喜爱在冰雪中相对而视,似乎这位朋友有话要说。我们共同依靠着云根,岁寒之际,却又羞怯于这样的年岁。当年曾在汉朝的馆子里,频频卷帘而坐,梦游于湘楚之间。感叹我重回此地,怎能忍受如今的景象,落叶在空荡荡的江面上漂浮。徘徊不去,时常抚摸着这一切。仿佛轻轻吹起衣衫,似乎不是雾气。素雅的墙壁高堂,晋人的清雅又有几分。
张炎(约1056年-1125年),字允和,号少峰,宋代词人,以清婉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常以抒情见长,常在词中表达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台城路》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张炎在此时回忆往昔,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诗中流露出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台城路》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张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深切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诗中“老枝无著秋声处,萧萧倦听风雨”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老枝与秋声的结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在这萧瑟的境地中,诗人暗自品味着生活的滋味,“暗饮春腴”,表达他对生命深处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视。
接着,诗人提到“岁寒羞并岁寒所”,似乎在表达对孤独与寒冷的无奈,岁月的流逝带走了昔日的辉煌。通过对“汉馆”的回忆,诗人对往昔的美好生活产生了深切的怀念,尤其是与友人共聚的时光,“卷帘频坐对,飞梦湘楚”,描绘了那种悠闲自在的氛围。
最后,诗人的感叹“何堪如此,落叶空江无数”更是点明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面对无数的落叶,象征着无尽的遗憾与孤独。整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示了张炎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孤独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与往事的交织,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的细腻。
张炎的《台城路》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老枝”象征什么?
“卷帘频坐对,飞梦湘楚”中的“飞梦”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