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别

《送别》

时间: 2025-05-07 19:28:58

诗句

华亭霁色满今朝,云里樯竿去转遥。

莫怪山前深复浅,清淮一日两回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28:58

送别

原文展示:

华亭霁色满今朝,
云里樯竿去转遥。
莫怪山前深复浅,
清淮一日两回潮。


白话文翻译:

今朝华亭的晴朗色彩满眼而来,
云中船桅远远地在转动。
不要奇怪山前的水深又浅,
因为清淮河一天有两次潮汐。


注释:

  • 华亭:指华亭山,位于今浙江省,是风景名胜。
  • 霁色:指雨后天晴的颜色,象征清新明亮的景象。
  • 樯竿:船的桅杆,古诗中常用来代指远行的船只。
  • 莫怪:不要奇怪。
  • 深复浅:水位时深时浅,形容水流的变化。
  • 清淮:指清澈的淮河,诗中表示自然景色。
  • 两回潮:形容潮水涨落的规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方平,唐代诗人,活动于中唐时期,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刘方平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送别》写于朋友即将远行之际,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离别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送别》是一首典型的唐代送别诗,诗中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色与离别的情感交织,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首句“华亭霁色满今朝”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早晨,雨后初晴的景象象征着新的开始,也暗含着离别的清新与淡淡的忧伤。紧接着“云里樯竿去转遥”则把视角转向远方,描绘出朋友乘船远行的情景,给人一种遥远而又不舍的感觉。

“莫怪山前深复浅”一句,表面上是在解释自然现象,实际上却蕴含了对离别的理解与宽容。深与浅的变化正如人生的起伏,令人感慨万千。最后一句“清淮一日两回潮”,不仅描绘了淮河的潮汐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必然,给人留下一种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搭配深情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华亭霁色满今朝:描绘了早晨华亭山的美丽景色,象征着清新与希望。
  2. 云里樯竿去转遥:通过船桅杆远行的意象,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惆怅。
  3. 莫怪山前深复浅:提醒朋友不要奇怪水深水浅的变化,暗喻人生的不确定性。
  4. 清淮一日两回潮: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潮起潮落,象征离别的必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结合,如“水深水浅”隐喻人生起伏。
  • 对仗:如“深复浅”与“潮”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离别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哲理。


意象分析:

  • 华亭:象征美好、清新的环境,也暗示了离别的美好瞬间。
  • 樯竿:代表远行的朋友,象征着人生旅途。
  • 山前的水:象征人生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 清淮潮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起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送别》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刘方平
    • C) 白居易
    •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樯竿”指的是什么?

    • A) 船的桅杆
    • B) 山的高峰
    • C) 水的波浪
    • D) 风的方向
  3. “清淮一日两回潮”表现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自然的规律
    • C) 人生的起伏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by 王之涣
  • 《送元二使安西》 by 王维

诗词对比:
刘方平的《送别》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刘方平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而王维则通过对友人前途的寄望,展现了更为深沉的情感。两首诗在风格上均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更漏子 更漏子 更漏子 其二 有怀 更漏子 其一 独夜 更漏子 更漏子•午饮 更漏子•五日 更漏子 更漏子 春晚 更漏子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肆结尾的成语 精神抖擞 双人旁的字 经济体制改革 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萱草忘忧 齊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政察 舟字旁的字 好丑 慢弛之阙 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利害得失 悬守 百思不得其故 飠字旁的字 布袜青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