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5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5:35
寄陇右严判官
——刘方平〔唐代〕
副相西征重,苍生属望晨。
还同周薄伐,不取汉和亲。
虏阵摧枯易,王师决胜频。
高旗临鼓角,太白静风尘。
赤狄争归化,青羌已请臣。
遥传阃外美,盛选幕中宾。
玉剑光初发,冰壶色自真。
忠贞期报主,章服岂荣身。
边草含风绿,征鸿过月新。
胡笳长出塞,陇水半归秦。
绝漠多来往,连年厌苦辛。
路经西汉雪,家掷后园春。
谁念烟云里,深居汝颍滨。
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
松叶疏开岭,桃花密映津。
缣书若有寄,为访许由邻。
副相出征西方,百姓寄托了对早晨的希望。
还像周朝的薄伐之战,不像汉朝时的和亲政策。
敌阵容易摧毁,王师屡次获胜。
高旗在鼓声和号角下迎风飘扬,太白星在风尘中静静闪烁。
赤狄民族争相归附,青羌已经请求归臣。
远方传来美好的消息,盛情邀请幕中的宾客。
玉剑初出鞘,冰壶般的光泽显得真实。
忠诚的期望是报效君主,衣袍的荣耀岂能与身分相提并论。
边草在风中显得苍翠,征鸿飞过月光下的新景。
胡笳长声传出塞外,陇水正好一半归于秦国。
荒漠中来往频繁,连年厌倦了苦辛。
路过西汉的雪景,家中却是春光明媚。
谁会在烟云中想到,深居于汝颍之滨的人呢?
一丛黄菊生长在这里,九月九日的白衣人。
松叶稀疏地开在山岭,桃花密密地映照在渡口。
如果有缣书寄来,是想去拜访许由的邻居。
刘方平,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对边疆的思考,充满了豪情与壮志。
此诗写于唐代,是作者寄给严判官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的边疆局势与对国家安定的期盼。诗中表现出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对忠诚和理想的追求。
《寄陇右严判官》是一首深具历史感与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边疆战争与归附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稳与百姓安居乐业的渴望。诗的开篇便以“副相西征重,苍生属望晨”点明了副相出征的重要性,暗示着战争对人民生活的重大影响。接着,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将周朝的薄伐与汉朝的和亲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当前和未来战争政策的思考。
诗中描绘的战争场景,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强盛的期待与对敌人的警惕。诗句“高旗临鼓角,太白静风尘”传达了军队的气势与士气,仿佛让人感受到战斗的紧张与期待。与此同时,诗中提到的“赤狄争归化,青羌已请臣”则反映了边疆民族的归附,表现出国家政策的成功。
然而,诗中也不乏对战争苦痛的反思,诸如“连年厌苦辛”与“家掷后园春”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苦难的厌倦。最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关心,使整首诗既有豪情壮志,又有细腻的情感。
副相西征重,苍生属望晨。
还同周薄伐,不取汉和亲。
虏阵摧枯易,王师决胜频。
高旗临鼓角,太白静风尘。
赤狄争归化,青羌已请臣。
遥传阃外美,盛选幕中宾。
玉剑光初发,冰壶色自真。
忠贞期报主,章服岂荣身。
边草含风绿,征鸿过月新。
胡笳长出塞,陇水半归秦。
绝漠多来往,连年厌苦辛。
路经西汉雪,家掷后园春。
谁念烟云里,深居汝颍滨。
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
松叶疏开岭,桃花密映津。
缣书若有寄,为访许由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边疆的战争与归附,诗人既表现出豪情壮志,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诗中提到“副相”是指谁?
诗中“胡笳”是什么?
“太白”指的是哪个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