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5:53
北亭
白居易
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
宅北倚高冈,迢迢数千尺。
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
茅亭居上头,豁达门四辟。
前楹卷帘箔,北牖施床席。
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
日高公府归,巾笏随手掷。
脱衣恣搔首,坐卧任所适。
时倾一杯酒,旷望湖天夕。
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
偶获此闲居,谬似高人迹。
在庐宫山下的州,湓浦沙边有我的宅子。
宅子北边倚靠着高冈,遥远数千尺。
上面长着青青的竹子,竹子之间有许多白石。
茅亭就在屋顶上,四面大门敞开。
前面的柱子卷起帘子,北边的窗户上铺着床席。
江风从万里外吹来,轻轻地拂动着我。
太阳高照,公府的人都回去了,随手把巾笏扔掉。
我脱下衣服,尽情地搔首,坐卧随意。
偶尔斟一杯酒,眺望湖天的晚霞。
我口中吟咏着独酌的歌谣,目送归飞的鸟翅。
惭愧自己没有出尘的操守,未免也要屈服于世俗的劳役。
偶然得此闲适的居所,似乎有些像高人的踪迹。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多涉及民生、自然和个人情感,被誉为“诗魔”。他的作品注重社会现实,表达对民众疾苦的同情,并以直白的语言风靡当时。
《北亭》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辞官归隐之际。此时的他向往闲适的田园生活,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反映出他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北亭》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作品,展现了他在自然环境中的闲适与自在。诗的开头,白居易通过描绘居所的环境,展示出宁静和幽雅的气氛。高冈、青青竹和白石,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以自然为伴,江风轻拂,令人感受到一份凉爽的惬意。
当诗人回忆起官场生活时,他随手扔掉巾笏,象征着对世俗权力的抛弃,反映了他对高洁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脱衣恣搔首,坐卧任所适”更是表现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饮酒、吟咏、目送归飞的鸟,展现了他在闲适生活中的自得与无羁。
最后,诗人流露出一丝惭愧之情,感叹自己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感受到隐居生活的短暂与珍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繁杂事务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北亭》通过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清新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世俗压力的反思。整首诗传达出一种追求高洁生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展现了白居易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北亭》的作者是谁?
诗中“巾笏”是什么的象征?
“江风万里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白居易更注重于描绘环境的美好,而陶渊明则更关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得。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