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0:44
病来心静一无思,
老去身闲百不为。
忽忽眼尘犹爱睡,
些些口业尚夸诗。
荤腥每断斋居月,
香火常亲宴坐时。
万虑消停百神泰,
唯应寂寞杀三尸。
生病时,心中宁静,没有任何思虑;年老时,身体闲适,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偶尔眼皮沉重,仍然喜欢睡觉;偶尔口中言语尚且夸赞诗句。荤腥每每在斋月时断绝,香火常常在宴会时亲近。万千烦恼都已消散,百神也因此安宁;唯有那寂寞,时常会让我感到杀死三尸(指内心的烦恼与不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语言通俗易懂,常常关注民生疾苦,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白居易的诗作情感真挚,善于描绘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斋月静居》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身心俱疲之际。诗中反映了他在病痛与衰老中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宁静与内心平和的向往。斋月作为一个宗教节日,意味着禁欲与反思,诗人通过斋月的体验,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在静居时的内心感悟与哲思。诗人在病痛与衰老中,逐渐体会到内心的宁静与安详。他用“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开篇,展现出一种无所事事的安适状态。随着年岁的增长,他逐渐放下世俗的喧嚣,体悟到生活的简单与纯粹。诗中提到的“荤腥每断斋居月”则表示他在精神上的一种自律与节制,反映出他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另外,诗中“万虑消停百神泰”更是反映了他对内心平静的渴望。诗人通过对比日常生活中的繁杂与斋居的宁静,突显出他在孤独中达到的内心安宁。这种安宁并非完全的无所事事,而是一种超然的境界,是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自我反省。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体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对斋月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感受,也反映了对人性与生命的思索,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
这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对生命的思索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描述病痛、衰老和斋月的体验,诗人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超脱和对心灵平静的向往。
白居易的《斋月静居》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万虑消停”意味着什么?
“荤腥每断斋居月”中,“荤腥”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