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

《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

时间: 2025-05-02 07:46:10

诗句

眉间冰雪照淮明,笔下波澜老欲平。

直得全生如许妙,不知形谍已多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6:10

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

原文展示:

眉间冰雪照淮明,笔下波澜老欲平。
直得全生如许妙,不知形谍已多名。

白话文翻译:

在眉头的冰雪照耀下,淮河的光辉显得明亮,
在我的笔下波澜起伏,似乎已经老了,想要平静下来。
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一生追求的妙处,
却不知形体的谍影已经有了太多的名声。

注释:

  • 眉间冰雪:形容人的面容清秀,像冰雪一样洁白。
  • 淮明:指淮河的明亮,象征清澈与美好。
  • 笔下波澜:指作者在创作中产生的情感和思绪的波动。
  • 形谍:指外在的形象和名声。

典故解析:

本诗借用的“冰雪”意象常用于赞美人的清纯和无瑕,表达了对张嘉父的崇敬与欣赏。淮河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抒情场景,象征着水乡的美丽与清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及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著称,作品涵盖诗、文、词、书、画等多个领域。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晚年,时值他被贬至黄州,经过人生的波折,他的艺术风格愈加成熟。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谊的珍视。开篇以“眉间冰雪”描绘了张嘉父的清新气质,紧接着“笔下波澜”则体现了苏轼自己的创作情感,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及对自身创作的反思。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友人的钦佩,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追求。最后两句更是发人深省,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警惕外在名声的影响,反映出苏轼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眉间冰雪照淮明”:开头以形象的比喻,描绘张嘉父的清新气质,暗示其人格的高洁。
    • “笔下波澜老欲平”:暗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波动,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 “直得全生如许妙”:表达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 “不知形谍已多名”:反思外在的名声与内在的真实之间的矛盾。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眉间冰雪”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气质。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添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及对自我艺术追求的反思,同时也揭示了名声与真实自我的冲突,展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冰雪:象征纯洁、高洁的品质。
  • 淮明:象征清新、明亮的环境,代表着美好的事物。
  • 波澜:象征情感的起伏与变化,反映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眉间冰雪”指的是人的什么特质?
    A. 伤感
    B. 清纯
    C. 快乐

  2. “笔下波澜”意指什么?
    A. 身体健康
    B. 创作中的情感波动
    C. 生活的平淡

  3. 诗中提到“形谍已多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名声的追求
    B. 对外在名声的警惕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苏轼的诗歌多以豪放、洒脱见称,而王安石则更注重词的严谨与政治理念的表达。两者均关注人生哲理,但在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 《苏轼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百字令 寿大司寇宋公 百字令 为彦弘母夫人寿 以上三首见淡生堂抄 百字令·咏秋阴,兼寄瞿禅北京 百字令 辛卯仲秋与持社同人游九寨沟用厉樊榭月夜过七里滩韵 百字令 寄雏蝉 百字令 题卢重臣百子图 百字令 春风 百字令 月夜过七里滩 百字令 读缅甸蒲甘 百字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五短三粗 北辕适粤 包含猴的成语 包含砰的词语有哪些 潜龙伏虎 慰唁 子字旁的字 吟魂 金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移候 工字旁的字 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生的成语 小道大成 不明真相 招事惹非 面积 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