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4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6:10
眉间冰雪照淮明,笔下波澜老欲平。
直得全生如许妙,不知形谍已多名。
在眉头的冰雪照耀下,淮河的光辉显得明亮,
在我的笔下波澜起伏,似乎已经老了,想要平静下来。
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一生追求的妙处,
却不知形体的谍影已经有了太多的名声。
本诗借用的“冰雪”意象常用于赞美人的清纯和无瑕,表达了对张嘉父的崇敬与欣赏。淮河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抒情场景,象征着水乡的美丽与清新。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谊的珍视。开篇以“眉间冰雪”描绘了张嘉父的清新气质,紧接着“笔下波澜”则体现了苏轼自己的创作情感,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及对自身创作的反思。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友人的钦佩,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追求。最后两句更是发人深省,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警惕外在名声的影响,反映出苏轼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及对自我艺术追求的反思,同时也揭示了名声与真实自我的冲突,展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眉间冰雪”指的是人的什么特质?
A. 伤感
B. 清纯
C. 快乐
“笔下波澜”意指什么?
A. 身体健康
B. 创作中的情感波动
C. 生活的平淡
诗中提到“形谍已多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名声的追求
B. 对外在名声的警惕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诗歌多以豪放、洒脱见称,而王安石则更注重词的严谨与政治理念的表达。两者均关注人生哲理,但在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