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三首 其三

《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2 14:20:19

诗句

身共宾鸿远,心同野鹤孤。

谋生知我拙,学稼任儿愚。

北望空思汴,南游未厌吴。

餐须问藜藿,兴不在莼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0:19

原文展示

身共宾鸿远,心同野鹤孤。
谋生知我拙,学稼任儿愚。
北望空思汴,南游未厌吴。
餐须问藜藿,兴不在莼鲈。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身体与远方的鸿雁为伴,心境和孤独的野鹤相同。
谋求生计我知道自己笨拙,学习耕作我任凭儿子愚蠢。
向北望去空自思念汴京,南游至今仍不厌倦于吴地。
吃饭时需问问家里的藜藿,兴致并不在于莼菜和鲈鱼。

注释

字词注释:

  • 宾鸿:远方的鸿雁,象征孤单和远游。
  • 野鹤:指自由自在的鹤,寓意隐逸生活。
  • 藜藿:指一种野菜,象征简朴的饮食。
  • 莼鲈:莼菜和鲈鱼,传统美食,象征奢华与享受。

典故解析:

  • “北望空思汴”提到汴京(今开封),是北宋的首都,代表了繁华与怀旧。
  • “南游未厌吴”中的吴地,指江南水乡,常被描绘为风景如画,寓意对江南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鲜于枢,元代诗人,字孟弦,号苍梧,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的隐逸生活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晚秋,正值收获季节,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比身体与心灵的远和孤,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前两句用宾鸿和野鹤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自我身份的认同。接着,诗人坦诚自身的拙劣与无奈,表现了一种自嘲的幽默感,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放下。最后两句则通过北望汴京与南游吴地,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执着,强调了饮食的朴素与生活的真实,表明诗人对奢华生活的拒绝,选择回归自然和简朴的心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共宾鸿远:身体与远方的鸿雁为伴,寓意孤独与远行。
  • 心同野鹤孤:心灵与孤独的野鹤相同,强调内心的孤寂。
  • 谋生知我拙:谋求生计,让我清楚自己的笨拙。
  • 学稼任儿愚:耕作知识任由孩子愚蠢,表明对世俗的无奈。
  • 北望空思汴:向北望去,怀念汴京的繁华与往事。
  • 南游未厌吴:南游至今仍不厌倦吴地的风景与生活。
  • 餐须问藜藿:吃饭时询问家中有无藜藿,象征朴素。
  • 兴不在莼鲈:心情的兴致并不在于美食的奢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身共宾鸿远,心同野鹤孤”,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己的孤独比作鸿雁和野鹤,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拒绝,表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宾鸿:象征远行与孤独。
  • 野鹤:象征自由与隐逸生活。
  • 藜藿:象征简朴的生活态度。
  • 莼鲈:象征奢华与享受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宾鸿”指的是:
    A. 远方的鸿雁
    B. 近旁的小鸟
    C. 诗人的朋友

  2. “北望空思汴”中,诗人思念的是哪个地方?
    A. 江南
    B. 汴京
    C. 成都

  3. 诗中提到的“藜藿”象征的是:
    A. 奢华的饮食
    B. 朴素的生活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诗作。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鲜于枢的这首诗更具隐逸与自省的特点,李白则强调豪放与饮酒作乐,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鲜于枢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解析与创作》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琴高岩二首 其一 食瓜二首 其二 食瓜二首 其一 归云洞 晚游戒珠寺寺王逸少旧宅寺僧秉烛观王右军画像出访鹅墨二池归已三更 道由于潜将游西菩问之路人则云过之已远 病中戏作本草诗 游麻姑观 题龙眠画四马图 壬午秋日观桥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绞丝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宫移羽换 耒字旁的字 智勇双全 竹字头的字 容当后议 兵死 粘糕 黑田 幾字旁的字 死生淘气 析珪胙土 捉衿见肘 为虎作伥 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