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1:53
书古寺僧房
作者: 齐己 〔唐代〕
绿树深深处,长明焰焰灯。
春时游寺客,花落闭门僧。
万法心中寂,孤泉石上澄。
劳生莫相问,喧默不相应。
在深深的绿树之中,长明灯火摇曳。
春天来游玩的客人,花落时僧人关上了门。
万法在心中是寂静的,孤独的泉水在石上清澈。
对世俗的生存不必相问,喧嚣与寂静并不相应。
齐己(779-847),字景晖,号白云,唐代诗人,著名的禅僧,擅长写禅宗诗与山水诗。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邃的哲理,反映出他对人生、自然和宗教的思考。
《书古寺僧房》创作于齐己晚年之时,正值他在寺院静修的时期。此时的中国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许多文人选择隐居,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安宁。这首诗恰好反映了这种心态,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这首《书古寺僧房》通过对古寺环境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一种深邃的禅理和心境的宁静。开篇的“绿树深深处”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寺庙环境,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安详。接着,长明的灯火象征着智慧与永恒,在这样的环境中,春天的游客却与寺中的僧人形成鲜明对比,游人喧闹,僧人则选择闭门不出,表现出一种对尘世的逃避和对内心的追求。
接下来的“万法心中寂,孤泉石上澄”更是深化了诗的主题,表达了万物归于寂静的思想,体现了禅宗的哲理。孤泉与石头的清澈反映了心灵的宁静,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最后一句“劳生莫相问,喧默不相应”则是对世俗生活的感悟,将诗的情感推向巅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世间喧嚣的不屑与超然,显示了他对生命的思考。
整体而言,齐己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与禅宗的智慧,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整首诗探讨了内心的宁静与世俗喧嚣的对比,体现了禅宗思想中对外在世界的超脱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齐己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传达出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喧嚣尘世的无所畏惧与淡然处之的态度。
诗中“绿树”所象征的含义是?
A. 生命与宁静
B. 喧闹与繁华
C. 战乱与动荡
“长明焰焰灯”中“长明”意指?
A. 短暂的光明
B. 永恒的智慧
C. 暗淡的未来
诗中“喧默不相应”表达了什么?
A. 喧闹与寂静之间的联系
B. 喧闹与寂静之间的对立与无关
C. 喧闹是生活的常态
《静夜思》和《书古寺僧房》都表达了对宁静与内心世界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思乡之情,而齐己则更加强调对世俗的超脱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却都体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