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书古寺僧房

《书古寺僧房》

时间: 2025-05-02 14:21:53

诗句

绿树深深处,长明焰焰灯。

春时游寺客,花落闭门僧。

万法心中寂,孤泉石上澄。

劳生莫相问,喧默不相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1:53

原文展示:

书古寺僧房
作者: 齐己 〔唐代〕

绿树深深处,长明焰焰灯。
春时游寺客,花落闭门僧。
万法心中寂,孤泉石上澄。
劳生莫相问,喧默不相应。

白话文翻译:

在深深的绿树之中,长明灯火摇曳。
春天来游玩的客人,花落时僧人关上了门。
万法在心中是寂静的,孤独的泉水在石上清澈。
对世俗的生存不必相问,喧嚣与寂静并不相应。

注释:

  • 绿树:形容寺院周围的环境幽静,树木繁茂。
  • 长明焰焰灯:长明灯常常象征智慧与永恒,这里指寺中的灯火。
  • 春时游寺客:春天来寺庙游玩的客人,表达了春天的生机。
  • 花落闭门僧:花瓣飘落的季节,寺中的僧人却关上了门,暗示一种隐居。
  • 万法心中寂:万法,指一切事物,心中宁静,表达内心的平静。
  • 孤泉石上澄:孤独的泉水,水在石上清澈,象征宁静的心境。
  • 劳生莫相问:生存的劳苦,不必去问,传达一种超脱。
  • 喧默不相应:喧闹与寂静之间没有关系,反映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779-847),字景晖,号白云,唐代诗人,著名的禅僧,擅长写禅宗诗与山水诗。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邃的哲理,反映出他对人生、自然和宗教的思考。

创作背景:

《书古寺僧房》创作于齐己晚年之时,正值他在寺院静修的时期。此时的中国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许多文人选择隐居,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安宁。这首诗恰好反映了这种心态,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书古寺僧房》通过对古寺环境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一种深邃的禅理和心境的宁静。开篇的“绿树深深处”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寺庙环境,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安详。接着,长明的灯火象征着智慧与永恒,在这样的环境中,春天的游客却与寺中的僧人形成鲜明对比,游人喧闹,僧人则选择闭门不出,表现出一种对尘世的逃避和对内心的追求。

接下来的“万法心中寂,孤泉石上澄”更是深化了诗的主题,表达了万物归于寂静的思想,体现了禅宗的哲理。孤泉与石头的清澈反映了心灵的宁静,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最后一句“劳生莫相问,喧默不相应”则是对世俗生活的感悟,将诗的情感推向巅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世间喧嚣的不屑与超然,显示了他对生命的思考。

整体而言,齐己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与禅宗的智慧,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树深深处:展现了寺庙的幽静环境,绿树象征着生命与宁静。
  2. 长明焰焰灯:象征着无尽的智慧与光明,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3. 春时游寺客:点出春天这个富有生机的季节,若隐若现的游人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
  4. 花落闭门僧:花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僧人闭门则体现出对世俗的拒绝与内心的宁静。
  5. 万法心中寂:直指禅宗的核心理念,内心的宁静超越了一切外在的法则。
  6. 孤泉石上澄:孤泉的清澈象征了内心的明澈与清净。
  7. 劳生莫相问: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淡漠,显示出对生存困扰的超脱。
  8. 喧默不相应:表明喧嚣与寂静之间的对立与无关,强调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喧默不相应”,形成强烈的对比。
  • 意象:绿树、长明灯、孤泉等意象,构建出一种宁静的禅意空间。
  • 象征:长明灯象征智慧,孤泉象征内心的澄清。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内心的宁静与世俗喧嚣的对比,体现了禅宗思想中对外在世界的超脱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齐己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传达出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喧嚣尘世的无所畏惧与淡然处之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绿树:象征生命的力量与自然的和谐,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长明灯:代表智慧与永恒的追求,象征着心灵的光明。
  3. 花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暗示世事的变化。
  4. 孤泉: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纯洁,反映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树”所象征的含义是? A. 生命与宁静
    B. 喧闹与繁华
    C. 战乱与动荡

  2. “长明焰焰灯”中“长明”意指? A. 短暂的光明
    B. 永恒的智慧
    C. 暗淡的未来

  3. 诗中“喧默不相应”表达了什么? A. 喧闹与寂静之间的联系
    B. 喧闹与寂静之间的对立与无关
    C. 喧闹是生活的常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枫桥夜泊》张继
  • 《题都城南庄》崔护

诗词对比:

《静夜思》和《书古寺僧房》都表达了对宁静与内心世界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思乡之情,而齐己则更加强调对世俗的超脱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却都体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其二 送赵帅镇成都 水调歌头(游洞岩,夜大风雨,彭明叔索赋,醉墨颠倒) 水调歌头 身在伊犁峡谷新疆学会诸公相邀更访昌吉硅化木恐龙地质公园 水调歌头·晚嶂倚斜日 水调歌头1960 水调歌头 庚寅秋,即席次可行见寿韵 水调歌头 初至金陵,诸公会饮,因用北州集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客有馈菊者,雨中独对,倚方回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角字旁的字 暮史朝经 鹰扬虎噬 走之旁的字 群情鼎沸 茂庸 与众殊 包含驱的词语有哪些 缪异之端 独具慧眼 包含虾的词语有哪些 疋字旁的字 包含产的词语有哪些 成法 谢承 川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市场机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