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1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13:27
煌煌京洛行
作者: 齐己 〔唐代〕
圣君垂衣裳,荡荡若朝旭。
大观无遗物,四夷来率服。
清晨回北极,紫气盖黄屋。
双阙耸双鳌,九门如川渎。
梯山航海至,昼夜车相续。
我恐红尘深,变为黄河曲。
这首诗描绘了盛唐时期的繁华与壮丽。诗中提到“圣君”穿着华美的衣裳,像朝阳一样光辉耀眼;大观殿中没有留下任何旧物,四方的异族都来朝拜。清晨的日光照耀着北极,紫色的气息笼罩着黄屋;双阙像双鳌一样耸立,九门如同大河流动。人们从山上出发,乘船航行,昼夜的车马川流不息。但我担心红尘深重,最终会变为黄河的曲折。
作者介绍:齐己,字景明,号无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5年,卒年不详。他在诗歌创作上受到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影响,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当时国家繁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诗人通过描绘京洛的辉煌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富强的自豪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煌煌京洛行》是一首描绘盛唐盛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当时京洛的繁华与壮丽,展现了一个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开篇以“圣君垂衣裳”引入,既表现了皇帝的威仪,又传达了朝气蓬勃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四夷朝拜的场面,彰显了国家的强大与统一,展现了盛世的景象。
进入诗的中段,诗人以“清晨回北极”描绘了晨光普照的场景,再以“紫气盖黄屋”表现出皇宫的神圣与尊贵,仿佛在传递着天子之威。双阙与九门的描写,展示了京城的宏伟壮丽,交通繁忙的景象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热闹与繁荣。然而,最后一句“我恐红尘深,变为黄河曲”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忧虑,表现出对盛世背后潜藏的危机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转折,展现了盛唐的辉煌与诗人内心的矛盾,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禁思索历史的无常与人生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盛唐盛世的赞美与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在国家繁荣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圣君”指的是谁?
A. 诗人
B. 皇帝
C. 大臣
答案:B
“四夷来率服”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四方的少数民族归附
B. 四方的人民反抗
C. 四夷的文化交流
答案:A
诗人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乐观
B. 对未来的忧虑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