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8:20
南奔书怀
作者:李白
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
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
欃枪扫河洛,直割鸿沟半。
历数方未迁,云雷屡多难。
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
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
不因秋风起,自有思归叹。
主将动谗疑,王师忽离叛。
自来白沙上,鼓噪丹阳岸。
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
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爂。
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
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
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玩。
太白夜食昴,长虹日中贯。
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
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漫长的夜晚,诗人空自吟唱,心中对往事的感慨。宁戚未能匡扶齐国,陈平却辅佐汉朝取得成功。诗中提到的武器和战争场景,反映了历史的动荡与变迁。接着,诗人感叹时局不稳,天人掌握权力,文人笔耕不辍。他在金台上写作,酒杯上的青玉也在诉说着别离的惆怅。
诗人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战争的谗言和叛乱让他心生忧虑。白沙江边的鼓噪声、丹阳岸的浮云,都是动荡局势的象征。诗人提到南奔的火焰和北方的敌人,内心充满焦虑与惆怅。他渴望挥剑为国,却感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他游历广泛,作品中常体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南奔书怀》创作于李白游历的某一时期,诗人感受到国家动乱与个人理想的冲突,因而写下这首诗。诗中反映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惋惜。
《南奔书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李白在此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诗的开头便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夜深人静、孤独思索的氛围,诗人将漫长的夜晚与空吟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他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李白在诗中引入了宁戚与陈平这两位历史人物,前者未能匡扶齐国,后者却为汉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悲剧。此外,诗中对战争的描绘,也让人感受到李白对时局动荡的深深担忧。
诗的后半部分,李白不仅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也体现了他对个人理想的渴望。尽管身处乱世,诗人依然怀抱着对清明时代的向往,渴望能为国家出力。最后,诗人以“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收尾,情感更加激昂,展现出李白的豪情与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南奔书怀》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李白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诗中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豪情与理想。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两位?
诗中提到的“鸿沟”象征着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南奔书怀》与《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