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时间: 2025-07-31 03:03:48

诗句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3:03:48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原文展示: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白话文翻译:

周处士在横山隐居,开门便能看到城角。
连绵的山峰透过窗户映入眼帘,
美好的景致胜过方壶中的景色。
他时常作诗吟唱,放声高歌于丹阳湖。
湖水的颜色傲视渤海,
河流的光辉映照着芦苇和蒲草。
在他得意的时候,心灵与天地同在。
闲云随意舒展卷曲,哪里能知道身外的有无。
他宁愿抱石而不愿献出珍玉,
沉静的泉水笑着探寻珠宝。
如果可以羽化而登仙,
希望能携手一起上到清都。

注释:

  • 周子:指周处士,李白的朋友。
  • 横山:指横山,隐士所居之地。
  • 白纻词:用白色丝绸写的诗文,象征清雅。
  • 丹阳湖:位于今丹阳,风景如画。
  • 羽化:道教中指成仙,超脱凡俗。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以豪放、飘逸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李白游历丹阳,结识周处士,借以抒发自己的志向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通过描绘周处士的隐居生活,表达了李白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开篇描绘了周处士隐居的环境,山水相连,宛如人间仙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状态。接着,诗人提到周处士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态,传达了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与追求。最后,李白以羽化作结,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希冀能与周处士一起超脱尘世,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对话的哲学思考,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宁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李白的豪放与周处士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人生选择的美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周处士隐居在横山,开门就能看到城市的角落,描绘了他既远离喧嚣又不失世事的生活。
    •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山峰的美景通过窗户入眼,胜过任何人工的美景,体现自然的壮丽。
    • 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他常常作诗,放声高歌,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
    •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湖水的颜色超越大海,河流的光辉映照着水草,传达出自然的美丽。
    •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在得意时,他的心灵与天地共融,表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境界。
    •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云彩随意地舒展,谁能明白身体的存在与否,体现了哲学思考。
    •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宁愿抱住石头也不愿献出珍贵的玉石,表现出一种高洁的志向。
    •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如果能够羽化成仙,愿意与友人一起去往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与天壤俱”比喻内心的广阔与自由。
    • 对仗:如“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自然的和谐美,体现了李白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横山:象征隐逸与宁静。
  • 白纻词:代表艺术与创作的纯粹。
  • 丹阳湖: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羽化:象征追求超然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周处士隐居在哪里?
      • A. 丹阳湖
      • B. 横山
      • C. 渤海
    2. 诗中提到的“白纻词”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纯洁的艺术
      • C. 生活的琐碎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 A. 回到人间
      • B. 羽化成仙
      • C. 留在山中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诗词对比

    • 李白与王维的诗歌风格:李白的豪放与王维的婉约形成鲜明对比,李白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由与超然的追求,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思考。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但在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祝英台近 题钱晓廷紫藤花画册 祝英台近 其一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次韵潘明之秋思 祝英台近 其一 祝英台近 踏青 祝英台近 其六 烧香词 祝英台近 其四 祝英台 咏骷髅 祝英台近 病起偶成,用竹垞集中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易乐 咏歌 了了解人意 鹿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霞服 谈噱自若 济贫拔苦 裲裳 包含飧的词语有哪些 傲霜枝 一字不落 采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示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