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29
浪淘沙·萍
作者:俞樾 〔清代〕
碧合小桥东。渔棹仍通。前身柳絮太无踪。自是今生稍可可,不逐飞蓬。
天上美人虹。生日偏同。莫将漂泊怨天公。菱蔓一绳牢绾定,枯死西风。
这首诗描绘了小桥东边的碧水,渔船依然在水面上行驶。过去的柳絮已经无影无踪。如今的我稍微能够安定,不再追逐那随风飘荡的蓬草。
天上的美人如同彩虹,生日恰好相同。不要把漂泊的生活怨恨于天公。菱蔓用一根绳子牢牢绑住,随风枯死。
作者介绍:俞樾(1821-1898),字子夭,号饮冰,清代诗人、学者,擅长诗词及文论。其诗风清新,注重情感表达,常用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俞樾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漂泊的感慨以及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诗中渔舟、桥水的意象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浪淘沙·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哲思。诗的开头描绘了碧水与小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与后文所表达的漂泊感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前身柳絮太无踪”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淡淡的失落。柳絮象征着无根的漂泊,而“今生稍可可”则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珍惜,暗示着一种自我救赎和心灵的归属。
诗人接着以“天上美人虹”形象化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几句则是对漂泊生活的反思与自我调适,表示不应怨天尤人,而应学会接受生活的无常与变迁。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也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哲理化的思维及内心的诗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强调珍惜当下,不被过往的漂泊困扰。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结合,诗人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命运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碧合小桥东”描述的是什么场景?
“前身柳絮太无踪”的意思是:
诗人对于漂泊的态度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俞樾的《浪淘沙·萍》中描绘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哲理,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两者在风格上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情感的真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