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47:31
原文展示:
门外柳丝柔。羁住春愁。
怎生绾得别离舟。
江水无情长去去,一味东流。
后约强宽忧。珍重言留。
梦中料作旧时游。从此相思人甚样,消瘦如秋。
白话文翻译:
门外的柳丝轻柔,牵挂着春天的愁绪。
我该如何才能系住那离开的船呢?
江水无情地向东流去,永不停息。
约定的未来似乎变得遥远,强作欢颜却心中忧愁。
梦中还会想起过去的游玩,从此思念的人却愈发消瘦,仿佛如同秋天一般。
注释:
- 羁住:羁绊、牵挂,指因离别而产生的愁苦。
- 绾得:系住、捆绑,这里指无法留住离别的船。
- 江水无情:江水流淌没有感情,形容时间的无情与不可挽回。
- 后约:指未来的约定或期望。
- 珍重言留:珍惜的言语中隐含着留恋。
- 相思人:思念的人,指心中挂念的爱人。
- 消瘦如秋:比喻思念使人憔悴,像秋天的风景般萧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铉,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心境与情感。
创作背景:
《浪淘沙》是胡铉在经历离别时写的,反映了他对爱人深深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动荡、个人生活变迁密切相关。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以“柳丝柔”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柔美的意境。柳树的柔软与春天的愁绪相结合,暗示着离别带来的痛苦。接着,作者用“怎生绾得别离舟”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仿佛无论如何也无法将离去的船只留住。
江水的无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受到自己对时间的无力感,随着江水一去不复返,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惆怅。在此,后面的“珍重言留”则表现出对曾经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在回忆中体味着失去的悲伤。
最后两句“从此相思人甚样,消瘦如秋”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思念之苦让人愈发憔悴,似乎连秋天的萧瑟都不足以形容内心的孤独。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以及无尽的思念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外柳丝柔:描绘春天的柔和环境,柳丝轻柔,象征着温情。
- 羁住春愁:春天的愁绪被柳丝所牵绊,暗示离别带来的心情困扰。
- 怎生绾得别离舟:对离别的无奈和困惑,无法留住离去的船只。
- 江水无情长去去,一味东流:江水象征时间的无情,永不停息,暗示人生的流逝。
- 后约强宽忧:对未来的约定显得无力,强作欢颜却难掩内心的忧愁。
- 珍重言留:珍惜曾经的言语,表现出对往昔的留恋。
- 梦中料作旧时游:在梦中仍旧回味过去的游玩,体现思念的深沉。
- 从此相思人甚样,消瘦如秋:思念使人憔悴,情感的沉重感如秋天的萧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消瘦如秋”,通过秋的意象来比拟思念带来的憔悴。
- 拟人:江水被形容为“无情”,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珍重言留”与“后约强宽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离别与思念,表现了人在离别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对爱情的执念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丝:象征柔情与春天,暗示离别后的牵挂。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反映人生的无常。
- 秋:象征凋零与孤独,表现思念带来的憔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水无情”是指什么?
- A. 时间流逝
- B. 人的感情
- C. 自然景象
- D. 生活的琐碎
-
“消瘦如秋”中的秋象征着什么?
- A. 温暖
- B. 凋零与孤独
- C. 生机勃勃
- D. 悠闲自得
-
诗人对离别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轻松
- C. 无奈与忧伤
- D. 高兴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比较胡铉的《浪淘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但胡铉更强调离别的无奈与思念的痛苦,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感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