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2:54
梅花坡
韩伯修〔宋代〕
休问桃源路,寻梅暂往还。
梅花有知己,何必定湖山。
休要问我桃源的路在何方,我只想去寻找梅花,暂时来去之间。梅花与我有知音,何必一定要去那湖山之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桃源”出自陶渊明的诗作,象征着一种理想的、避世的生活状态。而“梅花”则常被用来象征品格的高洁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常常出现在诗词中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作者介绍:
韩伯修是宋代著名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梅花等自然景物为题材。
创作背景:
《梅花坡》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及其象征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梅花坡》是一首简短而耐人寻味的古诗。诗中通过对“桃源路”的提问,引出寻梅的情景,揭示出诗人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思考。桃源是人们心目中向往的理想之地,而梅花则象征着真实的情感和心灵的共鸣。在这首诗中,诗人并不执着于寻找桃源的道路,而是强调与梅花之间的情感联系。梅花的知音之情,让他觉得没有必要再去追寻那遥不可及的理想境地。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洒脱,既有对理想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接受,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与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传达出一种洒脱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韩伯修的《梅花坡》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诗中“梅花有知己”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梅花》对比,韩伯修的诗更加强调个体的情感与自然的联系,而王安石则更注重梅花的坚韧与气节。两者都通过梅花传达出深刻的哲理,但侧重点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