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5:56
遐举游名山,
松乔共相追。
层崖成崇馆,
岩阿结重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远足游览名山的情景。青松高耸,似乎在与我相追逐;高耸的山崖形成了壮丽的宫殿,岩石的边缘交错着重重的门扇。
卢谌(约公元270年-约公元324年),字仲弓,号元明,魏晋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首诗创作于魏晋时期,那个时代的文人往往追求自然与个人内心的和谐,山水游历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这首诗体现了人们对名山大川的向往与赞美。
卢谌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游览名山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壮丽景色的赞叹。诗中“松乔共相追”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青松与乔木的生长情景,仿佛在与游者竞相争高,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层崖成崇馆”则将自然景观比拟为人间的华美宫殿,既彰显了山的雄伟,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魏晋文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体现了魏晋文人追求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层崖”比作什么?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美,但着重于静谧与和谐;而李白的《庐山谣》则更富有豪情与奔放。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艺术表现上与卢谌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各自时代与个人风格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