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蝶恋花

《蝶恋花》

时间: 2025-05-03 21:53:33

诗句

落尽杨花飘尽絮,报道春归,不见春归路。

欲问春归何处去,数声窗外流莺语。

残梦惊回天未曙,暗惜韶华,半是风尘误。

怨绿啼红谁可诉,柔肠一寸愁千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3:33

原文展示:

落尽杨花飘尽絮,报道春归,不见春归路。
欲问春归何处去,数声窗外流莺语。
残梦惊回天未曙,暗惜韶华,半是风尘误。
怨绿啼红谁可诉,柔肠一寸愁千缕。

白话文翻译:

杨花和柳絮纷纷飘落,春天已经回来了,却看不到春天归来的路。
想问春天究竟去哪里了,窗外传来几声黄莺的鸣叫。
在残梦中惊醒时天色还未亮,暗自惋惜光阴,半是被风尘所误。
对着春色怨恨,谁能倾诉这份愁苦,心中柔肠一寸愁千缕。

注释:

  • 杨花: 指杨树的花朵,象征春天的来临。
  • 飘尽絮: 柳絮飞舞的景象,描绘春天的柔美。
  • 韶华: 美好的年华,通常用来指年轻的时光。
  • 流莺: 指燕雀等鸟类,用以形容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 风尘: 指世俗生活中的纷扰与误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士奇(1640-1710),清代诗人,字子奇,号渔阳,江苏人。其诗歌以清新俊逸、情感细腻著称,常在作品中表现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春天的时节。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光阴的珍惜和对逝去岁月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蝶恋花》是一首典型的咏春之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内心的感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哲理。首句“落尽杨花飘尽絮”,开篇便以自然景象引入,描绘了春天的离去,接着“报道春归,不见春归路”则透露出诗人对春天归来的渴望与失落。此处的“春归路”既指春天的归来,更象征着人生的方向和希望。

接下来的“欲问春归何处去,数声窗外流莺语”则通过流莺的鸣叫,传达了春天的讯息,然而诗人在这美妙的声音中感到孤单,似乎是在孤独中寻找失去的春天。诗中“暗惜韶华,半是风尘误”的句子更是道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仿佛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

最后“怨绿啼红谁可诉,柔肠一寸愁千缕”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春天的怨恨与愁苦在此刻愈加明显,表现了内心的复杂与深邃。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思考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尽杨花飘尽絮: 描绘春天的离去,杨花和柳絮的飘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2. 报道春归,不见春归路: 表现了春天的回归,但诗人却无法找到归来的路径,暗示内心的迷茫。
  3. 欲问春归何处去: 想要询问春天的去向,反映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4. 数声窗外流莺语: 窗外的黄莺声传递春天的信息,然而却带来孤独的感受。
  5. 残梦惊回天未曙: 描写梦醒时份,天色未亮,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6. 暗惜韶华,半是风尘误: 对青春的惋惜,风尘中的误解与纷扰让人感到无奈。
  7. 怨绿啼红谁可诉: 对春色的怨恨,表达了内心的愁苦,向谁倾诉呢?
  8. 柔肠一寸愁千缕: 深刻的愁苦如同千丝万缕,体现了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 “柔肠一寸愁千缕”,将愁苦比作千丝万缕,形象生动。
  • 拟人: 黄莺的鸣叫被赋予了传递春天信息的能力,生动形象。
  • 对仗: 诗中“怨绿啼红”与“柔肠一寸”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逝去岁月的惋惜,体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花: 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代表着青春的逝去。
  • 柳絮: 代表春天的柔美,也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流莺: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传达自然的声音。
  • 韶华: 代表年轻时光的美好,强调了时间的宝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落尽杨花飘尽絮”中“杨花”指的是?

    • A. 杨树的花朵
    • B. 柳树的叶子
    • C. 其他树的花
  2. 诗中“数声窗外流莺语”表达了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孤独的心情
    • C. 对过去的怀念
  3. “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柔肠”指的是什么?

    • A. 身体的柔软
    • B. 诗人的情感
    • C. 春天的柔美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蝶恋花·春景》

诗词对比:

  • 比较高士奇的《蝶恋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对时光的思考,但高士奇更多地流露出惆怅与孤独,而李清照则体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士奇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和朗公见赠 春晚游太和宫 滁上谪居 除夜寄罗评事同年 除夜寄罗评事同年 除夜 初上单州有作 初到商州馆于妙高禅院佛屋壁上见草圣数行读 初出京过琼林苑 初拜拾遗游琼林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嫖的词语有哪些 香象渡河 死生契阔 撞住 招供 王隧 拘泥 倒八字的字 麥字旁的字 毫发丝粟 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磨砻淬砺 白恰青衫 髟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老积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