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1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3:11
题郑县亭子
郑县亭子涧之滨,
户牖凭高发兴新。
云断岳莲临大路,
天晴宫柳暗长春。
巢边野雀群欺燕,
花底山蜂远趁人。
更欲题诗满青竹,
晚来幽独恐伤神。
在郑县的亭子边,溪水缓缓流淌,我从高处望去,心情格外愉快。山云缭绕,莲花盛开,映照着大路;天晴了,宫中的柳树在长春的阴影下显得更加幽深。巢边的野雀在调皮地欺负燕子,花丛中的蜜蜂远远地追随着人影。我更想在青竹上题诗,但到了傍晚,独自一人,恐怕会感到伤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晚号杜工部,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的诗歌风格深沉、细腻,内容多关注社会民生,反映了唐朝的盛衰变化。
创作背景: 《题郑县亭子》写于杜甫晚年时。他在外游历,游春时心中感慨万千,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郑县亭子游春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以及内心的感慨与孤独。开头两句高扬的情绪,表达了他在高处眺望时的兴奋和愉悦,景色的美丽让他心情舒畅。接下来的几句则转为细致的描写,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巢边的野雀在调皮地欺负燕子,花丛中的蜜蜂在追逐着人影,显示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他想在竹子上题诗,但又因独自一人而感到忧伤,这种情感的转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孤独的感受。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杜甫作为诗人的细腻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孤独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深厚的情感与对自我内心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甫的字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巢边野雀群欺燕”,意在表现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传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