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伏龟山北隅

《题伏龟山北隅》

时间: 2025-05-06 18:42:20

诗句

兹山信岑寂,阴崖积苍翠。

水石何必多,宛有千岩意。

孰知近人境,旦暮含佳气。

池影摇轻风,林光澹新霁。

支颐藉芳草,自足忘世事。

未得归去来,聊为宴居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42:20

原文展示:

兹山信岑寂,阴崖积苍翠。水石何必多,宛有千岩意。孰知近人境,旦暮含佳气。池影摇轻风,林光澹新霁。支颐藉芳草,自足忘世事。未得归去来,聊为宴居地。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确实幽静,背阴的山崖积满了苍翠的植被。水石不必多,却仿佛有千岩万壑的意境。谁能知道这近在人境的地方,早晚都蕴含着美好的气息。池塘的倒影在轻风中摇曳,林间的光线在新雨后显得格外清新。我靠着芳草支撑着下巴,足以忘却世间的烦恼。虽然不能归隐山林,但这里暂且可以作为闲居之地。

注释:

  • 兹山:此山,指伏龟山。
  • 信:确实。
  • 岑寂:幽静。
  • 阴崖:背阴的山崖。
  • 苍翠:形容植被茂盛,颜色深绿。
  • 宛有:仿佛有。
  • 千岩意:形容山景深邃,有千岩万壑的意境。
  • 孰知:谁能知道。
  • 近人境:近在人境的地方。
  • 旦暮:早晚。
  • 含佳气:蕴含着美好的气息。
  • 池影:池塘的倒影。
  • 摇轻风:在轻风中摇曳。
  • 林光:林间的光线。
  • 澹新霁:在新雨后显得格外清新。
  • 支颐:支撑着下巴。
  • 藉芳草:靠着芳草。
  • 自足:足以。
  • 忘世事:忘却世间的烦恼。
  • 未得归去来:不能归隐山林。
  • 聊为宴居地:暂且可以作为闲居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他历仕南唐和北宋,是南唐的文学重臣,后随李煜降宋。徐铉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著称,尤工于五言诗。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生活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伏龟山的幽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诗人渴望找到一处可以暂时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的地方,伏龟山成为了他心灵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伏龟山的幽静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兹山信岑寂,阴崖积苍翠”一句,即刻勾勒出山的高远与幽静,以及山崖上苍翠的植被。“水石何必多,宛有千岩意”则进一步以少胜多,用“千岩意”来概括山的深邃与壮美。后几句通过对池塘、林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山中的清新与宁静,以及诗人在这里找到的心灵慰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兹山信岑寂,阴崖积苍翠”:此句描绘山的幽静与植被的茂盛,通过“岑寂”和“苍翠”两个词,传达出山的宁静与生机。
  2. “水石何必多,宛有千岩意”:此句用“千岩意”来概括山的深邃与壮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景的深刻感受。
  3. “孰知近人境,旦暮含佳气”: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美好气息的感受,以及对这种近在人境却能保持宁静的赞赏。
  4. “池影摇轻风,林光澹新霁”:此句通过对池塘和林光的描绘,展现了山中的清新与宁静,以及诗人在这里找到的心灵慰藉。
  5. “支颐藉芳草,自足忘世事”: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山中找到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世俗烦恼的忘却。
  6. “未得归去来,聊为宴居地”: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但山中暂居也足以让他感到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宛有千岩意”中的“宛有”是一种比喻,用“千岩意”来比喻山的深邃与壮美。
  • 拟人:“旦暮含佳气”中的“含”字赋予了山以人的情感,仿佛山在早晚都蕴含着美好的气息。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兹山信岑寂,阴崖积苍翠”中的“兹山”与“阴崖”,“信岑寂”与“积苍翠”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伏龟山的幽静景色,诗人抒发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世俗烦恼的忘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兹山:此山,指伏龟山,象征着幽静与宁静。
  • 阴崖:背阴的山崖,象征着深邃与神秘。
  • 苍翠:形容植被茂盛,颜色深绿,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千岩意:形容山景深邃,有千岩万壑的意境,象征着壮美与深邃。
  • 池影:池塘的倒影,象征着宁静与清新。
  • 林光:林间的光线,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芳草:芳香的草,象征着自然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兹山”指的是什么山? A. 伏龟山 B. 泰山 C. 黄山 D. 华山 答案:A. 伏龟山

  2. 诗中的“千岩意”用来形容什么? A. 水的深邃 B. 山的壮美 C. 石的多样 D. 林的茂密 答案:B. 山的壮美

  3. 诗中的“旦暮含佳气”表达了什么? A. 山的早晚变化 B. 山的早晚美景 C. 山的早晚气息 D. 山的早晚宁静 答案:C. 山的早晚气息

  4. 诗中的“支颐藉芳草”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疲惫 B. 诗人的满足 C. 诗人的忧愁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B. 诗人的满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幽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

诗词对比:

  • 徐铉的《题伏龟山北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幽静景色,但徐铉的诗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山中的自然美景。
  • 徐铉的《题伏龟山北隅》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但徐铉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而陶渊明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对徐铉的诗歌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徐铉的诗歌艺术。
  • 《徐铉诗集校注》:对徐铉的诗集进行了校注和解读,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参考书目。

相关查询

东城马上 画眉郎(好女儿) 登如方山 七娘子 游六合定山真如寺 北园初夏 秦淮官柳二首之二 重别王掾 寄清凉和上人二首之二 题毗陵僧舍二首之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灵夙之期 病字头的字 拖肠鼠 宝山空回 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补苴调胹 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曷旦 安故重迁 鱼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爽心豁目 邃业 巧立名色 劈风斩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