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6:03
喜迁莺·清明节
作者: 薛昭蕴 〔唐代〕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
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在清明节这一天,天气晴朗,正是得意的好年景。
马儿在湿软的泥地上显得骄傲,马鞍上铺着华丽的锦缎,我的香袖半遮着鞭子。
花香四溢,人们纷纷前来赏花,尽是绣有华丽鞍子的红马。
夕阳西下,无法再留恋,归途上草色迷蒙,烟雾缭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词没有特别的典故,但清明节本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寓意扫墓和春游,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作者介绍: 薛昭蕴,唐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在唐代诗人中独树一帜,以细腻的情感和鲜明的意象著称。她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喜迁莺·清明节》创作于春暖花开的清明时节,正值春游的好时光。诗人在这个节日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对生命的思考,反映了人们在追求快乐和享受生活时的心情。
《喜迁莺·清明节》是一首描写清明节气氛的词,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美和人们欢庆的景象。开篇便以“清明节,雨晴天”引入,展现出春天的气息,雨后的晴天更显得清新明朗,正与清明节的主题相呼应。接着,诗人描写骏马在柔软的泥地中骄傲地行走,体现出马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一种生动的视觉感受。
“香袖半笼鞭”一句,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传达出骑马时的优雅与从容。接下来的“花色融,人竟赏”更是将赏花的人们与绚丽的花卉紧密相连,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春天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归路草和烟”则带有一点淡淡的伤感,夕阳西下,归途的草色和烟雾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整首词既有春日的欢快氛围,又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清明节春游的喜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夹杂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清明节是哪个季节的节日?
诗中“香袖半笼鞭”描绘的是哪种场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