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翰林学士何公挽词

《翰林学士何公挽词》

时间: 2025-05-02 14:29:50

诗句

盛际群多士,诸儒逊一贤。

名场魁淡墨,官簿到花砖。

地近行知政,天高不假年。

书生稽古力,何必尽台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9:50

原文展示:

盛际群多士,诸儒逊一贤。
名场魁淡墨,官簿到花砖。
地近行知政,天高不假年。
书生稽古力,何必尽台躔。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盛大的时代,士人众多,众多的儒生都在向一位贤人低头。
在名场上,书法的魁首只是淡墨一笔,而官员的名册则被装点得如同花砖。
地理位置接近,能行使政务,但天高之处却不看重年限。
书生们在古籍中钩沉考证,何必一味追求高官显位?


注释:

  • 盛际:盛大时期。
  • 群多士:众多士人。
  • 诸儒:众多儒生。
  • :谦让、低头。
  • :贤人、德才兼备的人。
  • 名场:著名的场所或场面。
  • 魁淡墨:书法的高手,只用淡墨书写。
  • 官簿:官员的名册,通常指官员的登记和任职记录。
  • 花砖:形容官员的名册华丽。
  • 行知政:行使政务、治理国家。
  • 天高不假年:位高者不看重年限,强调能力和才华。
  • 书生稽古力:书生们在古籍中考证、研究,努力学习。
  • 台躔:高位、显赫的职位。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及了士人、儒生和贤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宋代对学术与官职的看法。古代士人重视德才,许多诗作中常常表达出对贤人的推崇。《论语》中提到“贤者之道”,也影响了后人对贤的定义和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孟杰,号云溪,宋代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自然,且多关注社会和民生问题。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贤良之士的崇敬,并对社会现象有独特的见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范成大对当时士人群体的思考之中,意在表达人才的重要性与对贤人地位的认可,反映了他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学术的崇尚。


诗歌鉴赏:

《翰林学士何公挽词》是一首充满浓厚的人文关怀的诗作,范成大通过对士人和贤人的描绘,表现了对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盛际群多士,诸儒逊一贤”,使我们看到在众多士人中,真正有德才的人却是屈指可数的。这里不仅是在赞美贤人,更是在批评那些缺乏真正才华的人。

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文化氛围。第一句通过“盛际”与“群多士”的对比,突显出环境与人群的对立;而“名场魁淡墨”的描写则暗示了表面光鲜的背后,真正的才华却往往被忽视。这种对比让人深思,强调了才华与地位之间的无奈。

在诗的最后,范成大提到“书生稽古力,何必尽台躔”,这句话更是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许多求学者并不一定需要追求高官厚禄,真正重要的是学识的积累与道德的修养。此诗不仅是对何公的挽词,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反思与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盛际群多士:在这个繁荣的时代,有很多士人。
  2. 诸儒逊一贤:众多的儒生都愿意向一位贤人学习和谦让。
  3. 名场魁淡墨:在名声显赫的场合中,书法高手也只用淡墨来书写。
  4. 官簿到花砖:官员的名册装饰得像华丽的砖石。
  5. 地近行知政:地理位置接近,可以参与政务。
  6. 天高不假年:身在高位的人不在乎年限。
  7. 书生稽古力:书生在古籍中认真考证、研究。
  8. 何必尽台躔:为何要一味追求高位显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盛际群多士”对“诸儒逊一贤”,对比强烈,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官员的名册比作“花砖”,形象生动,传达了表面的华丽与内在的空虚。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贤人和真正才华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强调了学识与道德的重要性,呼唤一种更为真实的文化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士人: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 贤人:代表着真正的智慧和德行。
  • 书生:象征着学术追求和理想。
  • 官簿:象征着社会地位和权力。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文化内涵,还富有象征意义,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及的“贤”指的是: A. 有才华的人
    B. 年龄大的官员
    C. 书法高手
    D. 富有的人

  2. “书生稽古力”意指: A. 书生们在考古
    B. 书生们的努力学习
    C. 书生们的官职
    D. 书生们的闲暇

  3. 诗中的“天高不假年”强调的是: A. 高位与年限无关
    B. 年龄越大越有权力
    C. 权力只属于年轻人
    D. 高官的年限很重要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登高》 vs 《翰林学士何公挽词》
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身处困境的无奈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范成大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对贤人的尊重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两首诗虽然表达的情感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后池泛舟送王十秀才 重送 青冢 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 寝夜 送薛邽二首 宿长庆寺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 同赵二十二访张明府郊居联句 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谷字旁的字 优胜劣汰 有蠙可乘 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东墙窥宋 魚字旁的字 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匹夫有责 麻字旁的字 花孽 诞涩 鸟惊鼠窜 鼻字旁的字 谢阙 七步成章 姐丈 提手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