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9:34
秋雨叹十解
似雾如尘有却无,
须臾密密复疏疏。
忽忘九月清霜晓,
唤作蒙蒙二月初。
这场秋雨像雾又像尘,虽然存在却又似乎没有;
一会儿密集,一会儿稀疏,变化无常。
我忽然忘记了九月的清晨霜露,
却将它看作蒙蒙的二月初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秋雨的细腻变化,表现了作者对季节流转的敏感和思考。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题材广泛,尤其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秋季。杨万里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分裂,民众疾苦。秋雨作为自然现象,常常引发诗人的感慨,寄托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这首《秋雨叹十解》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的轻柔与变幻,给人一种既真实又朦胧的感受。诗的开头“似雾如尘有却无”,通过对雨的形态的形容,传达了秋雨的细腻与迷离。接下来的“须臾密密复疏疏”,则体现了雨势的瞬息万变,似乎在描绘一种难以捕捉的美感。
在后两句中,诗人突然将秋雨与九月的清霜相联系,表达了他对季节变迁的无奈与感慨。雨水的轻盈和温柔,仿佛让他忘却了即将到来的寒冷,脑海中浮现出春天初始的温暖,这种情感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与感悟。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感官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性,同时也引发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在喧嚣社会中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自然景象的变化与人内心情感的共鸣,展现了对时间流逝、季节更替的敏感与思考,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映射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秋雨叹十解》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杨万里
D. 白居易
诗中“似雾如尘”形容的是?
A. 秋天的落叶
B. 秋雨的状态
C. 霜的清冷
D. 春天的花朵
诗中提到的“九月清霜晓”暗示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寒冷的秋天
C. 温暖的夏天
D. 明媚的冬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的《秋雨叹十解》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李清照在《如梦令》中也表现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但其侧重点在于情感的细腻流露,表现出女性特有的柔情与思考。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