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0:53
夜宿杨,晓起见雪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茅檐无声风不起,
误喜夜来雨应止。
开门送眼忽心惊,
失却前山万堆翠。
江南只说浙西山,
更令著雪与人看。
诸峰尽处一峰出,
凛然玉立最高寒。
溪声细伴吟声苦,
客心冷趁波心去。
掉头得句恐天嗔,
且唤征夫问前路。
在寂静的茅草屋檐下,连微风都没有,
误以为夜里下雨会停止。
打开门一看,心中不禁惊慌,
原来前面的山已失去了万堆翠绿。
江南的人只知道浙江西边的山,
更何况这雪景让人眼前一亮。
在众山之中,独有一峰耸立,
它凛然挺立,显得格外寒冷。
溪水细细流淌,伴着我苦吟的声音,
而我心中却随着波浪而冷去。
回头写下的诗句,怕是惹得天公不快,
不如叫来赶路的行人,询问前方的道路。
本诗涉及到的典故主要是关于江南山水的描绘,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向往。诗中提到的“浙西山”则是指浙江省的西部山区,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而著称。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在冬季夜宿山间,次日醒来看到雪后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冬夜时分,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心境变化。开头两句写静谧的环境,茅檐下无声的景象让人误以为是雨,实际上是雪。诗人用“误喜”来表达心中的期待与失落,显示出一种细腻的情感波动。
诗中通过“开门送眼”的描写,突显了雪后的山景与以往春夏之时的对比,“失却前山万堆翠”表明了景色的变化,诗人对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接下来,“江南只说浙西山”则展示了地域文化的差异,雪景更是让人感到新奇,诗人借此引发对自然美的思考与感慨。
后面几句中,诗人将目光投向那“凛然玉立”的高峰,通过“溪声细伴吟声苦”传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思索,最后一句“且唤征夫问前路”则是对未来的探询与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充满了思考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领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深刻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茅檐无声”意思是:
A. 风声很大
B. 环境静谧
C. 雨声不断
答案:B
诗人看到雪后感到:
A. 高兴
B. 惊讶
C. 失望
答案:B
“且唤征夫问前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知的恐惧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