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2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20:14
宿杜判官江楼
作者: 郎士元 〔唐代〕
适楚岂吾愿,思归秋向深。
故人江楼月,永夜千里心。
叶落觉乡梦,鸟啼惊越吟。
寥寥更何有,断续空城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诗人并非自愿留在楚地,心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在秋天愈发深沉。夜晚在江楼上,明亮的月光映照着故人的身影,漫漫长夜中,思乡的心情如同千里般悠远。落叶让人梦到故乡,鸟鸣声惊醒了诗人的吟唱。四周寥寥无几,又能有什么呢?只有那间空房子里断续传来的砧声,显得格外孤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故人江楼月”可以理解为月光照耀下的江楼,象征着对故人的思念。古人常以月亮寄托情感,江楼则是诗人思念故乡的场景。
作者介绍
郎士元,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身处异乡之际,正值秋冬季节,情感愈发浓烈。诗人通过描绘江楼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孤独感。
《宿杜判官江楼》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他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诗人明确表示自己并非自愿留在楚地,这种无奈的心情在秋天愈发明显。秋天往往象征着凋零与离别,诗人以此为背景,渲染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故人江楼月,永夜千里心”一句,诗人用月光映照出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在漫漫长夜中思乡的情感。月光的明亮与孤独的夜晚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接下来的“叶落觉乡梦,鸟啼惊越吟”,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波动,落叶和鸟鸣都成为了思乡情绪的引子,令人感受到一种秋日的萧瑟。
最后两句“寥寥更何有,断续空城砧”,诗人用“寥寥”描绘了身处异乡的孤独,空城中的砧声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断续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使得诗人的思乡之情愈发鲜明,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乡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身处异乡的孤独之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亲友的思念与对家庭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想念的地方是哪个?
A. 楚地
B. 故乡
C. 江楼
诗中提到的“永夜”指的是什么?
A. 白昼
B. 漫长的黑夜
C. 短暂的夜晚
“叶落觉乡梦”中的“叶落”暗示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来临
C. 夏天的结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两首诗与《宿杜判官江楼》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都借助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思乡情怀。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唐代诗人在描写思乡时所用的丰富意象与情感深度。
推荐书目
以上书目和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词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