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0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00:55
高阳台·海昌杜拙斋先生汉隶遗墨
作者: 邹韬 〔清代〕
古艳霏青,奇光黝紫,毫端劲气盘旋。
几历沧桑,龙文小蚀蛮笺。
乌丝格半销兵燹,精灵满纸云烟。
拾残烽,洗刷泥尘,碎铺琼编。
宝书天上原珍重,换蚕眠旧制,一字双缣。
断墨零香,从教手泽长延。
辛勤几次搜罗遍,幸留将翰墨因缘。
善相承,饭颗山头,风雨年年。
这首诗描绘了汉隶遗墨的珍贵与美丽,笔墨生动,充满了力量与灵气。经过岁月的洗礼,字迹虽有些模糊,但依然透出古老的韵味。历史的风霜使得一些字迹已经消失,然而纸上的精灵却仍是飘渺如烟。诗人拾起残缺的文字,洗去尘埃,犹如在琼瑶上铺展。珍贵的古籍在天上应当受到重视,换回的是旧日的安眠与宁静,每个字都像是双层的缎子。断墨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人留恋不已。经过几次的搜寻与整理,终于留存下这段翰墨的缘分。诗的最后提到要好好传承这些文化,如同在风雨中坚守一颗高山的信念,年复一年。
邹韬(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书法和诗歌闻名。其作品常以古典文化为主题,表现出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传承。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汉隶书法以及古籍的珍视,表达了在战乱岁月中对文化遗产的忧虑与珍惜。
《高阳台·海昌杜拙斋先生汉隶遗墨》是一首充满文化深度的作品。诗中不仅展现了汉隶书法的美丽,而且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切思考。诗人通过对笔墨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怀念和敬仰的情感。尤其是“古艳霏青,奇光黝紫”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书法的生动与魅力,仿佛让人看到那一笔一划中的精气神。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拾残烽,洗刷泥尘”,不仅是对书法残缺的惋惜,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执着。即使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文化的价值依然不可磨灭。诗中“善相承,饭颗山头,风雨年年”一句,强调了文化的传承与坚韧,体现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汉隶遗墨的描绘,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强调文化的传承与坚韧,传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古艳霏青”指的是什么?
“乌丝”在诗中代表什么?
诗人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哪一句最能体现这一点?
对比邹韬的《高阳台·海昌杜拙斋先生汉隶遗墨》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前者侧重于书法的遗存与珍惜,后者则表现了对友谊与自然的赞美。两者都体现了对文化的热爱,但侧重点不同,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