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6:34
死心寮里有清新,把断黄河塞要津。一段风涛惊彻底,个中无我尔无人。梦惊蛇咬慞惶走,痛学寻医有神。此是如来正法藏,觉来床上笑番身。
在那死心寮中有一种清新,像是断流的黄河堵住了要津。一阵风涛惊动了心底,然而其中却无我也无人。梦中惊醒如被蛇咬,痛苦中奔波寻医有神。这正是如来的真法宝藏,醒来后在床上忍不住笑出声来。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理学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和佛理。
创作于黄庭坚对禅宗的思考和体验之际,表达了他对清新心境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此诗反映了他在生活与修行中的感悟,表现了禅宗的哲理。
《寄清新二禅师颂 其二》是黄庭坚在探索禅理过程中对内心世界的描绘。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清新境界。开篇提到“死心寮”与“清新”,即表明了他向往的宁静心境。后面描绘的“断黄河”和“一段风涛”则象征着内心的动荡与困扰,似乎在表明修行过程中难免遭遇的烦恼与波动。
接下来的“梦惊蛇咬”生动形象地呈现了一种由梦境带来的惊恐,这一意象引发了对内心痛苦的反思。黄庭坚通过“痛学寻医有神”表达了他对求解与解脱的追求,显示出一种对佛法的向往与依赖。
结尾的“此是如来正法藏,觉来床上笑番身”,则是对如来智慧的认可与感悟,表达了他在修行过程中所获得的真实体悟和内心的喜悦。这种从痛苦中觉悟出的欢愉,深刻地反映了禅宗所追求的“无我无他”的境界,突显了黄庭坚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禅宗思想为核心,表现了黄庭坚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佛法的领悟。诗中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强调在纷扰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平和。
“死心寮”指的是什么?
“断黄河”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的“如来”代表了什么?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黄庭坚的诗更强调内心的动荡与修行的体悟,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宁静与诗意。两者都在不同层面上探讨了心灵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