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遣兴二首 其一

《遣兴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7 10:06:09

诗句

秋清意自佳,况此山崦静。

今晨风日暖,亦复起我病。

丛深木樨多,激烈香成阵。

何必薝卜林,方能明佛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6:09

原文展示: 秋清意自佳,况此山崦静。今晨风日暖,亦复起我病。丛深木樨多,激烈香成阵。何必薝卜林,方能明佛性。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清爽让人感觉格外美好,更何况这山谷如此宁静。今天早晨风和日暖,也治愈了我的疾病。丛林深处木樨花盛开,香气浓烈如阵。何必非得去薝卜林,才能明了佛性。

注释:

  • 山崦:山谷。
  • 木樨:桂花的一种,香气浓郁。
  • 薝卜林:佛教中的圣地,指修行之地。
  • 佛性:佛教术语,指众生本具的觉悟之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隐居山林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佛理的体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日的早晨,作者感受到山谷的宁静和桂花的香气,从而引发了对佛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山谷和桂花的香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佛理的体悟。诗中“秋清意自佳”一句,直接表达了秋天的清爽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况此山崦静”进一步强调了山谷的宁静,增强了诗的意境。“今晨风日暖,亦复起我病”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自然美景对作者身心的治愈作用。最后两句“何必薝卜林,方能明佛性”则是对佛理的深刻体悟,表达了作者认为佛性不必非得在特定的修行之地才能明了,自然之中亦可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清意自佳:秋天的清爽让人感觉格外美好。
  2. 况此山崦静:更何况这山谷如此宁静。
  3. 今晨风日暖,亦复起我病:今天早晨风和日暖,也治愈了我的疾病。
  4. 丛深木樨多,激烈香成阵:丛林深处木樨花盛开,香气浓烈如阵。
  5. 何必薝卜林,方能明佛性:何必非得去薝卜林,才能明了佛性。

修辞手法:

  • 拟人:“风日暖,亦复起我病”中的“起我病”使用了拟人手法,将自然景色赋予了治愈疾病的能力。
  • 比喻:“激烈香成阵”中的“香成阵”使用了比喻手法,将浓烈的香气比作阵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自然美景与佛理的体悟。作者通过描绘秋日的山谷和桂花的香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并从中体悟到佛性不必非得在特定的修行之地才能明了,自然之中亦可体悟。

意象分析:

  • 秋清:秋天的清爽,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 山崦静:山谷的宁静,增强了诗的意境。
  • 木樨多:桂花盛开,香气浓郁。
  • 风日暖:风和日暖,治愈了作者的疾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木樨”是指什么花? A. 梅花 B. 桂花 C. 菊花 答案:B

  2. 诗中“何必薝卜林,方能明佛性”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必须去薝卜林才能明了佛性 B. 不必去薝卜林也能明了佛性 C. 薝卜林是明了佛性的唯一地方 答案:B

  3. 诗中“今晨风日暖,亦复起我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描绘山壁上的题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赵蕃的《遣兴二首 其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秋日的山景,但赵蕃的诗更注重对佛理的体悟,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太常引·贤愚汲汲斗经营 太常引·百年勋业镜中看 太常引 依秋体十日词之六 太常引 癸卯中秋适为国庆后一夕,赋寄萧向荣将军 太常引 其五 太常引 其四 太常引 其三 太常引 其二 太常引 其一 太常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余趣 方等声 思而不学则殆 免礼 羊真孔草 浩如烟海 面字旁的字 滥竽自耻 舌字旁的字 逸刼 讳树数马 啼结尾的成语 而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七大八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