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0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03:22
不识威名擅汉廷,
云仍今复见材卿。
万家桃李栽培盛,
千里妖氛却扫清。
羽扇纶巾聊自适,
风声鹤唳已魂惊。
向来雪锷橐藏地,
賸筑诗坛按酒兵。
我不知道你在汉朝的威名有多么显赫,
如今却再次见到你的才华。
万家桃李盛开,培育着美好的后代,
千里之外的妖邪之气也已被驱散。
我手持羽扇,头戴纶巾,随意自在,
然而风声鹤唳,心中却难免惊恐。
往日积雪的刀锋隐藏的地方,
如今却只能在酒杯中,继续筑建我的诗坛。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作品流传较广,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注。
本诗写于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社会的盛况与个人的忧虑,反映了对人才与社会安定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李弥逊的《寄题福州程进道止戈堂二首》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首句“不识威名擅汉廷”,即开篇直指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才华的渴望。接下来的“万家桃李栽培盛”,则转向当下,描绘了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寓意希望与生机。
然而,随着“千里妖氛却扫清”,诗人又带出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反映出妖邪势力的存在。在“羽扇纶巾聊自适”中,诗人试图寻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但“风声鹤唳已魂惊”的句子又突显出他内心的挣扎与不安,似乎在提醒自己,虽有表面的风雅,内心却难以平静。
最后两句“向来雪锷橐藏地,賸筑诗坛按酒兵”,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反省。诗人在酒中找到了一种释怀的方式,但也暗示了对历史的深沉思索与对诗歌的执着追求。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复,揭示了个体与历史、安宁与动荡之间的复杂关系,给人以警醒与思考。
全诗探讨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诗中提到“桃李”是用来比喻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人才与希望
C. 诗人的心情
“风声鹤唳”形容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A. 平静
B. 感到惊恐
C. 高兴
诗中的“妖氛”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气氛
B. 邪恶的势力
C. 和谐的生活
李弥逊的《寄题福州程进道止戈堂二首》和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切与对人才的渴望,但李弥逊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挣扎,而杜甫则关注国家的兴衰与人民的苦难。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