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学士秋怀 其一

《和学士秋怀 其一》

时间: 2025-04-30 05:08:25

诗句

却暑回飙入暮林,衰蝉无力尚微吟。

不须更问秋多少,著蕊黄花已可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08:25

原文展示:

却暑回飙入暮林,
衰蝉无力尚微吟。
不须更问秋多少,
著蕊黄花已可簪。

白话文翻译:

炎热的夏天已然过去,清凉的秋风吹入傍晚的树林,衰弱的蝉鸣似乎也无力地在轻声吟唱。无需再问秋天来得有多深,眼前盛开的黄花已足以插在发间作为簪子。

注释:

  • 却暑:指夏天的炎热已经过去。
  • 回飙:指秋风的回旋,带有凉意的风。
  • 暮林:傍晚的树林,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衰蝉:秋天蝉声减弱,暗示夏天的逝去。
  • 微吟:低声吟唱,形容蝉声微弱。
  • 不须:不必。
  • 秋多少:问秋天的深度,暗指对秋天的感慨。
  • 著蕊黄花:指盛开的黄色花朵,可以用来做簪子。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特别显著的典故,但“衰蝉”一词常常用来描绘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表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感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在当时颇具影响。李弥逊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受,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和学士秋怀 其一》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作,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情感。诗的开头通过“却暑回飙入暮林”一句,巧妙地交代了季节的变迁,夏天的炎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清凉的秋风,带来了暮色中的宁静。接下来的“衰蝉无力尚微吟”,通过对蝉鸣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气氛,表现出生命的衰退,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感。

诗的最后两句“不须更问秋多少,著蕊黄花已可簪”,则表现出一种对眼前美好事物的珍惜。秋天的到来不再令人惆怅,反而通过盛开的黄花,传达出一种生活的美好。诗人以花作簪,既是对秋天的接受,也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从忧伤到接受的情感转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却暑回飙入暮林:描绘夏日的炎热已去,秋风逐渐侵入傍晚的树林,表达出凉爽的秋意。
  • 衰蝉无力尚微吟:蝉的叫声逐渐减弱,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秋天的到来。
  • 不须更问秋多少:不需要再询问秋天的深度,暗含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著蕊黄花已可簪:眼前盛开的黄花可以用来装饰,象征着秋天的美丽和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比作凉爽的气息,带来季节的变化。
  • 拟人:蝉声被描绘得像是微弱的吟唱,赋予了生命的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子间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叹以及对自然美的珍视,体现了对时光的反思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繁华与喧嚣的夏季。
  • :象征着成熟与收获,同时也代表着衰老与结束。
  • :作为夏天的象征,其衰弱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 黄花:象征着秋天的美好与希望,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衰蝉”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却暑回飙”中的“回飙”表示什么? A. 热风
    B. 冷风
    C. 暖风
    D. 微风

  3. 诗人用什么来象征秋天的美好? A. 蝉
    B. 黄花
    C. 树木
    D. 晚霞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山中秋夕》 by 王维

诗词对比:

杜甫的《秋夕》同样描写秋天的景象,情感上更为悲凉,而李弥逊的《和学士秋怀 其一》则呈现出一种温婉的接受与感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反映出各自的诗风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弥逊诗集》
  • 《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荆南签判向和卿用予六言见惠次韵奉酬四首 更漏子 为茭桥居士作念念即佛颂 有闻帐中香以为熬蝎者戏用前韵二首 其一 吉老受秋租辄成长句 题竹尊者轩 千秋岁 渡河 何萧二族 百花洲杂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缶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龙矩 辵字旁的字 全无忌惮 遵养时晦 缀玉联珠 有须 凵字底的字 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讨口彩 黔驴之计 潜消默化 谷字旁的字 叩颡 合议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