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寒

《春寒》

时间: 2025-04-30 20:42:24

诗句

夜雨鸣高枕,春寒入敝袍。

时光自花柳,吾意岂蓬蒿。

失色黄金尽,知音白雪高。

山林隐未得,空觉此生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2:24

原文展示: 春寒 赵孟頫 〔元代〕 夜雨鸣高枕,春寒入敝袍。 时光自花柳,吾意岂蓬蒿。 失色黄金尽,知音白雪高。 山林隐未得,空觉此生劳。

白话文翻译: 夜雨敲打着高枕,春寒侵入了破旧的长袍。 时光在花柳间流逝,我的志向岂是平凡的蓬蒿所能束缚。 失去了光彩的黄金已尽,知音却如高洁的白雪。 想要隐居山林却未能实现,只感到这一生徒劳无功。

注释:

  • 高枕:指高高的枕头,这里比喻安逸的生活。
  • 敝袍:破旧的长袍,指贫穷的生活。
  • 花柳:指繁华的景象,这里比喻世俗的享乐。
  • 蓬蒿:指平凡的草木,比喻平庸的生活。
  • 失色黄金尽:指失去了光彩的黄金已经用尽,比喻财富的消失。
  • 知音:指理解自己的人。
  • 白雪高:比喻知音的高洁。
  • 山林隐未得:指想要隐居山林却未能实现。
  • 空觉此生劳:指感到这一生徒劳无功。

诗词背景: 赵孟頫(1254-1322),元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的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春寒》一诗,反映了作者在春寒时节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夜雨、春寒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诗中“时光自花柳,吾意岂蓬蒿”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繁华的不屑和对高洁志向的坚持。“失色黄金尽,知音白雪高”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财富的淡漠和对知音的珍视。最后两句“山林隐未得,空觉此生劳”,深刻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首句“夜雨鸣高枕”,以夜雨声敲打高枕,形象地描绘了春夜的寂静与孤独。
  • 次句“春寒入敝袍”,春寒透过破旧的长袍,加深了诗人的孤寒之感。
  • 第三句“时光自花柳”,时光在花柳间流逝,暗示了世俗的繁华与短暂。
  • 第四句“吾意岂蓬蒿”,表达了作者不甘平庸的志向。
  • 第五句“失色黄金尽”,财富的消失,象征了物质追求的虚无。
  • 第六句“知音白雪高”,知音如高洁的白雪,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 最后两句“山林隐未得,空觉此生劳”,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夜雨:象征孤独与冷清。
  • 春寒:象征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花柳:象征世俗的繁华与短暂。
  • 蓬蒿:象征平庸的生活。
  • 黄金:象征物质财富。
  • 白雪:象征高洁的精神追求。
  • 山林:象征隐逸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雨鸣高枕”中的“高枕”比喻什么? A. 安逸的生活 B. 贫穷的生活 C. 孤独的生活 D. 繁华的生活
  2. “吾意岂蓬蒿”中的“蓬蒿”比喻什么? A. 高洁的志向 B. 平庸的生活 C. 繁华的景象 D. 孤独的感受
  3. “知音白雪高”中的“白雪”比喻什么? A. 高洁的精神追求 B. 孤独的感受 C. 平庸的生活 D. 繁华的景象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和对现实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赵孟頫《春寒》:两者都以春天为背景,但杜甫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赵孟頫则更多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赵孟頫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姜勉中昆仲 应令咏舞诗 奉和率尔有咏诗 奉和同泰寺浮图诗 度关山 杂曲歌辞。独不见 伊州三台令 长相思 如梦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鹏虱 墨守成法 四字头的字 扫地出门 日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内教坊 单耳刀的字 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效犬马力 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连亘 卷掳 砥砺清节 己字旁的字 敛怨求媚 条结尾的成语 真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