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5:23
原文展示: 溪月当圆夜,看云起莫愁。层阴连积水,伏雨暗清秋。白璧难容玷,明珠不可求。每因观节物,转觉此生浮。
白话文翻译: 在溪边月亮圆满的夜晚,看着云起不必忧愁。层层阴云与积水相连,连绵的雨使得清秋时节显得阴暗。洁白的美玉难以容忍瑕疵,珍贵的明珠无法寻求。每次因为观察节日景物,反而觉得这一生如同浮云般飘渺。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孟頫(1254-1322),元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在中秋节期间,因天气不佳而有所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中秋节期间,诗人因天气阴雨而无法赏月,从而引发对人生无常和珍贵事物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阴雨天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珍贵事物的深刻感慨。诗中“溪月当圆夜”与“层阴连积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无法赏月的遗憾。而“白璧难容玷,明珠不可求”则进一步以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完美和珍贵的追求与无奈。最后两句“每因观节物,转觉此生浮”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浮沉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阴雨天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珍贵事物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完美和珍贵的追求与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是中秋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赵孟頫的这首诗都以中秋为背景,但苏轼的诗更加豪放洒脱,而赵孟頫的诗则更加含蓄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