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5:48
雪后同子俊游何山次韵四首 其二 赵孟頫 〔元代〕
步履行危磴,凭阑得妙峰。 鸟飞迷故道,人去想遗踪。 掩冉风前竹,支离涧底松。 山僧饭不足,不是忘鸣钟。
我踏着积雪,沿着险峻的石阶前行,倚靠栏杆,欣赏着奇妙的山峰。 鸟儿飞翔,迷失了旧时的道路,人们离去,怀念着过去的踪迹。 风中摇曳的竹子显得柔美,涧底弯曲的松树显得孤独。 山中的僧人饭食不足,并非忘记了敲钟的职责。
作者介绍: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脱俗,书法自成一家,绘画尤以山水、花鸟见长。此诗是他在雪后与友人子俊游何山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赵孟頫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此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以雪后游山的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步履行危磴,凭阑得妙峰”描绘了游山的艰辛与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鸟飞迷故道,人去想遗踪”则通过鸟和人的对比,表达了人生变迁和怀念过去的情感。“掩冉风前竹,支离涧底松”以竹和松的形象,象征了柔美与坚韧,孤独与坚持。最后两句“山僧饭不足,不是忘鸣钟”则以山僧的形象,暗示了人生的艰辛和职责的重要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后游山的经历和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展现了人生的艰辛、变迁、怀念和职责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步履行危磴”中的“危磴”指的是什么? A. 平坦的道路 B. 险峻的石阶 C. 宽阔的大道 D. 弯曲的小径
诗中“鸟飞迷故道”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在的迷茫 D. 对自然的敬畏
诗中“掩冉风前竹”中的“掩冉”是什么意思? A. 柔美的样子 B. 坚强的样子 C. 孤独的样子 D. 快乐的样子
诗中“山僧饭不足,不是忘鸣钟”暗示了什么? A. 山僧忘记了职责 B. 山僧生活富足 C. 山僧生活艰辛但不忘职责 D. 山僧生活无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