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0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09:53
凝神独坐。听西风落叶,萧萧簌簌。处士名山期不朽,肯向红尘歌哭。石上开函,林间抱膝,万卷千回读。古人堪质,丝纶应自满腹。曾记馆对斜阳,园留春色,总是藏书塾。冷却骚场丝管歇,往事依依心目。三径虽荒,遗经自守,一脉书香续。知音何处,一任声出空谷。
我静心独坐,倾听西风带来的落叶声,沙沙作响。作为一名隐士,我期望能在名山中留下不朽之名,怎会愿意在红尘中歌唱和哭泣呢?在石头上打开书函,坐在林间抱膝而读,反复阅读万卷书籍。古人的智慧可以品味,文采自然应充盈心腹。我曾记得在书馆对着斜阳,花园中留存春色,这一切都是藏书的地方。如今繁华已逝,丝竹声停歇,往事在心中缠绕。虽然三条小路已然荒废,但我依旧守护着留下的经典,书香依然延续。知音何在?任凭声音传出空谷。
熊琏,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以自然和读书为题材,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是在秋天时节,作者独坐于自然中,感受季节更替和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淡泊。
这首《百字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开头的“凝神独坐”设定了一个静谧的氛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秋风袭来,落叶纷飞的场景。诗中提及的“处士名山期不朽”,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隐士生活的宁静与自在,使人心向往之。
“石上开函,林间抱膝”展现了读书时的专注与沉浸,书籍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古人的智慧与文采也在此得到赞赏,诗人希望能在知识中找到自我,实现精神的丰盈。回忆往昔的“馆对斜阳,园留春色”,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营造出一种怀旧与思索的氛围。
结尾部分“知音何处,一任声出空谷”,则是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孤独与落寞。这不仅是对自己读书生涯的回顾,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深思。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围绕着对读书的热爱与人生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和隐士生活的宁静之美。
诗人希望在何处留下不朽的名声?
诗中提到的“丝纶”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往事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