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归中丞使新罗

《送归中丞使新罗》

时间: 2025-05-01 17:15:09

诗句

南幰衔恩去,东夷泛海行。

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

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

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5:09

原文展示

送归中丞使新罗
作者: 皇甫曾〔唐代〕

南幰衔恩去,
东夷泛海行。
天遥辞上国,
水尽到孤城。
已变炎凉气,
仍愁浩淼程。
云涛不可极,
来往见双旌。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绣衣衔着恩典归去,
东夷的使者在海上航行。
天边遥遥告别了上国,
水尽头只能到达孤独的城。
气候已变得炎热和凉爽,
我却仍然为漫长的旅程忧愁。
云涛汹涌无法尽头,
只能在来往中见到双旗。

注释

  • 南幰:南方的绣衣,指的是代表身份和荣誉的服饰。
  • 东夷:指东边的夷人,即东亚的民族,特指新罗。
  • 天遥:天空遥远,形容离别的距离远。
  • 孤城:这里指代寂寞的城市,象征着作者对即将离去的朋友的思念。
  • 炎凉气:指气候的变化,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云涛:云和波涛,象征着浩渺的旅途。
  • 双旌:双旗,象征着使者的身份和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曾,字孟郊,唐代诗人,曾任中丞等职,著作有《皇甫诗集》。他以抒情见长,作品中常表现出对故乡、友人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表达了对即将前往新罗的使者的惜别之情。由于新罗是唐朝的藩属国,诗中既有对国家情谊的寄托,也有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诗歌鉴赏

《送归中丞使新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场景。诗的开头用“南幰衔恩去”展现了使者的身份和使命,表明他承载着国家的恩惠,前往遥远的东夷之地。在这一点上,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使者的尊重,也反映了国家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的“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则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使者的担忧与惆怅。诗人通过“孤城”一词,暗示着孤独与无助,深刻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旅途的关心。

诗的中段“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进一步深化了离愁的情感,面对旅途的艰辛与不确定,诗人展现出一种无奈与忧虑的心情。最后一句“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将全诗推向高潮,形象地描绘了使者在无尽的旅途上,面对天空与大海的浩渺,命运的无常与交错。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歌艺术功底。它不仅是一首离别诗,更是对友情、使命和旅途艰辛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幰衔恩去:南方的使者带着国家的恩典离去,开篇即设定了使者的身份与使命。
  2. 东夷泛海行:描绘使者在海上航行的场景,突出了旅途的艰辛。
  3. 天遥辞上国:远离故国,告别之情加重。
  4. 水尽到孤城:仿佛旅途的尽头只剩下孤独,表现对朋友的思念。
  5. 已变炎凉气:气候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暗示离别带来的变化。
  6. 仍愁浩淼程:尽管气候有所变化,心中的忧愁却依旧存在。
  7. 云涛不可极:形容旅途的漫长与艰辛,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8. 来往见双旌:最终通过双旌的意象,表达了对使者的祝福与期望。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旅途比作浩淼的云涛,形象生动。
  2.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拟人:通过“已变炎凉气”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未来旅途的忧虑。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友情和使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幰:象征着身份与使命,表现出荣誉感。
  • 东夷:代表远方的友人,体现了文化的交流。
  • 孤城:象征孤独与思念,深化了离别的情感。
  • 云涛:代表旅途的艰难与无尽,体现了生活的挑战。
  • 双旌:象征使者的身份与使命,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幰”指什么?

    • A. 北方的使者
    • B. 南方的绣衣
    • C. 友人的祝福
    • D. 文化的交流
  2. “天遥辞上国”中的“天遥”意指?

    • A. 离别的距离远
    • B. 天空的辽阔
    • C. 旅途的艰难
    • D. 友谊的深厚
  3. 诗中提到的“云涛”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旅程
    • B. 漫长的旅途和心情的波动
    • C. 友谊的延续
    • D. 诗人的情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送别之作,表现出离别的情感。
  • 《春望》: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送归中丞使新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都表达了离别的感伤,但皇甫曾更侧重于对未来旅途的忧虑,而王勃则强调对友人前途的祝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题逸兄补写五十三龄小像 采桑子·秋来更觉消魂苦 采桑子 其三 春窗寒雨 采桑子 题看云觅句图 采桑子 其二 闰中秋即事 采桑子 其二 牛车上 采桑子·樱桃谢了梨花发 采桑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粉骨糜身 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喜车 包含碰的成语 深虑远议 折结尾的成语 淑性 色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无巧不成书 拥溢 飠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梗顽不化 百听不厌 超绝 愿受长缨 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