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3:30
曾何薰兮琴调,亦闻铿尔瑟声。
爱清庙音倡叹,嫌玉台体浮轻。
曾经何时,琴声柔和悦耳,
也听到那铿锵的瑟声。
喜爱那清幽庙宇中的音乐,
却嫌弃玉台上的音律过于轻浮。
刘克庄(1187-1269),字梦得,号天池,北宋末期及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的诗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经济衰退,诗人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美的追求,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
《杂记六言五首》通过音乐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与反思。首句以“曾何薰兮琴调”引入,诗人回忆起曾经的美好琴声,仿佛让人沉浸在那柔和的旋律之中。接着“亦闻铿尔瑟声”则引出另一种乐器的声音,铿锵有力,与琴声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对不同音乐风格的喜好与厌倦,“爱清庙音倡叹”表现出对深沉、宁静的庙宇音乐的喜爱,显得庄重而有内涵;而“嫌玉台体浮轻”则表达了对那种轻浮音乐的反感,显得缺乏深度与情感。整首诗通过音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美的追求,既有对过去回忆的柔情,也有对现实的批判。
中心思想在于对音乐的喜爱与反思,表现出对深邃内涵与真实情感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美的执着。
“曾何薰兮琴调”中的“薰”指什么?
a) 香气
b) 灯光
c) 颜色
答案:a
诗中“玉台体浮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喜欢
b) 厌恶
c) 无所谓
答案:b
诗人的音乐偏好是什么?
a) 庙音
b) 玉台音
c) 琴音
答案:a
比较刘克庄的《杂记六言五首》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但刘克庄更倾向于对音乐本质的探索,而李清照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