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咏一百首·刘向

《杂咏一百首·刘向》

时间: 2025-05-07 21:44:00

诗句

窃弓俱奋臂,窥鼎迭磨牙。

同姓馀中垒,昌言抑外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44:00

原文展示:

窃弓俱奋臂,窥鼎迭磨牙。
同姓馀中垒,昌言抑外家。

白话文翻译:

我偷偷地拉弓,奋力用臂力;
窥视鼎中美味,磨牙在不断期待。
同姓之间有余地,不如外家能言善辩。

注释:

  • 窃弓:暗自拉弓,表示隐秘的行动。
  • 俱奋臂:一起用力,形容全力以赴。
  • 窥鼎:暗中窥视鼎中内容,鼎为古代烹饪器具,代表美味。
  • 迭磨牙:不断磨牙,表现出渴望和期待。
  • 同姓:同一姓氏的人,表示亲近。
  • 馀中垒:指同姓之间的余地、隔阂。
  • 昌言抑外家:比起外姓人来说,同姓人更少能言善辩。

典故解析:

  • :在古代文化中,鼎是一种重要的器物,象征着权力和美食。
  • 磨牙:形象地表达了对美食的渴望,常用以比喻期待某种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翰,号天池,晚号万山,南宋诗人。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诗词功底著称,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和社会时事。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间的关系复杂,同姓之间的情感与外姓之间的互动成为诗人思考的主题,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同姓之间的微妙情感。诗人以“窃弓”和“窥鼎”两种意象来暗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隐秘与期待。拉弓象征着准备行动,而窥视鼎中美食则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同时,诗人也指出同姓之间往往存在隔阂,虽然表面上是亲近的关系,但在言辞和交往上却未必如外家那般流畅。

整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的复杂性,也揭示了社会交往中的某种哲学思考,读者在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敏锐洞察。诗句虽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窃弓俱奋臂:隐秘地准备,暗示对某种目标的渴望与努力。
  • 窥鼎迭磨牙:对美好事物的期望和渴求。
  • 同姓馀中垒:同姓之间存在隔阂,暗示亲情并不代表理解。
  • 昌言抑外家:外姓人在表达上更为流畅,这引发了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拉弓比作努力,窥鼎比作渴望,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际关系的观察,探讨了亲情与外家之间的微妙差异,表达了一种对社会交往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潜在的力量和准备,暗示着行动的隐秘性。
  • :代表美味和权力的象征,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磨牙寓意渴望,对美食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窃弓”指的是什么?

    • A. 偷偷行动
    • B. 拉弓
    • C. 预备
    • D. 以上皆是
  2. “窥鼎”一词象征什么?

    • A. 欲望
    • B. 食物
    • C. 观察
    • D. 以上皆是
  3. 诗人认为同姓之间的关系如何?

    • A. 密切
    • B. 隔阂
    • C. 友好
    • D. 不重要

答案:

  1. D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将进酒》:李白表达豪情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情感更为奔放。
  • 《月夜忆舍弟》:杜甫则通过思念亲人表现出更为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白菊 古战场 青冢 上所知 抒怀 经范蠡旧居 长安春望 吊万人冢 新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后悔无及 足字旁的字 包含葺的词语有哪些 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祖送 包含毕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谷字旁的字 为好成歉 厚重 提土旁的字 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言字旁的字 绝招儿 泣血涟如 不分主次 高薪 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大批 包含拉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