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7:55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韩吕真乔木,蟠根与国同。
伯泰太史氏,子约大愚公。
这首诗写道:韩与吕二位是高大的乔木,它们的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伯泰和太史氏的后代,子约则是个大愚公,意指持守愚忠的人。
诗中提到的“子约”指的是子贡(名曰“子约”),是孔子门徒之一,以智慧和口才著称;而“愚公”则源自《列子》中的愚公移山,暗示对于理想的坚持和对国家的忠诚。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元直,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尤以词名重。其作品风格多元,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批判。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外忧内患,诗人通过描写高大的树木象征那些忠诚于国家、为国捧心的人,表达对忠臣良将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该诗通过“韩吕”的比喻,展示了忠臣良将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树的高大与根的深厚象征着这些人物的德行与才能。诗中对根的描写,意在强调他们扎根于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之中,体现出一种深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诗人以“伯泰太史氏”的历史人物为引,进一步引申出对后世忠诚之人的期许,尤其是“子约大愚公”的提及,既是对忠诚的歌颂,也是对愚忠的反思。整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忠臣的思考,激发了读者对于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忠诚于国家的人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愚忠的反思,探讨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诗词测试:
韩吕在诗中象征什么?
“蟠根与国同”意指什么?
“子约大愚公”中的“愚公”指的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二吕》与杜甫的《春望》,前者侧重于对忠臣的赞美,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悲伤,两个作品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