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6:27
冬至二首
作者: 陈与义
少年多意气,老去一分无。
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
北风不贷节,鸿雁天南驱。
乌帽亦何幸,七日守屋庐。
石炉深炷火,撩乱一榻书。
只可自怡悦,不堪寄张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慨。年轻时意气风发,老去时却失去了许多。冬至时闭门不出,随着日子的延长,似乎又增添了几颗珠子。北风呼啸,鸿雁南飞,寒冷的节令使人倍感凄凉。戴着乌帽又有什么好处呢?我在家中度过七天的冬至,炉火在石炉中炖得正旺,书本在榻上乱七八糟。这样的时光只能自我陶醉,却无法寄托对他人的关切。
作者介绍:陈与义(生年不详—约1120年),字履善,号退庵,南宋时期的诗人,山水诗、咏史诗颇具成就,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诗作于冬至时节,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象征着白昼开始逐渐变长,暗含生机的希望与生命的延续。诗人在此时写下此诗,表达对人生旅程的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冬至二首》通过对比少年与老年的状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首句“少年多意气,老去一分无”直接点明主题,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与老年后的失落感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不仅反映了生命的自然规律,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则通过冬至这一特定时节,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光阴的流逝,暗含对未来的期待。
“北风不贷节,鸿雁天南驱”一联中,北风的严酷与鸿雁的南飞映照出自然的冷酷与生命的脆弱,情感愈发深沉。最后几句“石炉深炷火,撩乱一榻书”则描绘了诗人静谧的生活状态,尽管外界寒冷无情,他却在炉火中找到了片刻的温暖与宁静。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情感细腻而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时光的无情,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变迁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冬至”象征什么?
“少年多意气,老去一分无”所表达的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