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9:5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9:53:20
哀绪三眠柳渐酣,
绿经江北更江南。
门余三尺淹留雪,
野坠同时痛哭簪。
贫已无家依独树,
春犹遣兴到双柑。
门生老去诸儿稚,
醉后何人可举篮。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提到柳树渐渐酣醉般地在春风中摇曳,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而江南的景色比起江北更为青翠。门前的雪还未融化,似乎在象征着生活的重压,令人心痛。贫穷使得作者只能依靠一棵孤独的树,尽管春天的到来仍然唤起了他对往昔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流逝,门生已老,孩子们仍稚嫩,醉酒后又有谁能与他共同举杯畅饮呢?
刘友光,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生活在变革与冲突之中。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时事,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作于刘友光人生的某个阶段,可能正值他经历生活困窘、身世浮沉之时,因而诗中流露出浓厚的哀愁与思索。
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的怀念。开头的“哀绪三眠柳渐酣”,勾勒出了一幅春日的画面,柳树在春风中摇曳,似乎也在沉醉于春的气息。通过“绿经江北更江南”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对比了江北与江南的景色,展现了生机与希望。
然而,接下来的“门余三尺淹留雪”则瞬间将气氛转为沉重,门前的积雪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压迫,令人倍感失落。接着“野坠同时痛哭簪”,表达了诗人因生活困顿而感到的深切悲痛,仿佛一根簪子刺入心中,让人痛不欲生。
在后文中,诗人自述“贫已无家依独树”,映射出其生活的孤独和无奈,尽管春天的到来让他感受到些许生机,但“醉后何人可举篮”的孤独感却又让人心痛。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描绘与对生活困境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孤独和失落的深刻体验。
诗中提到的“柳”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生机
C. 悲伤
D. 以上皆是
诗中“贫已无家”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D. 满足
“醉后何人可举篮”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失落
B. 兴奋
C. 希望
D. 幸福
答案: 1.D 2.B 3.A
刘友光的诗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之处,都是在描绘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奈,但刘友光更为个人化,带有更深的孤独感,而杜甫则着重于社会动荡背景下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