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0:26
寄旧令朱汉臣
作者:刘友光 〔清代〕
莲勺秦时月,水色碧于玉。
中有焚鱼人,临轩濯双足。
兰芽宛中央,妙技能刻鹄。
溯洄望蒹葭,凄怆乱心曲。
我有一亩宫,三径殊局促。
君昔抱琴来,亲见山水渌。
桑麻蔼轮蹄,箫管转华烛。
桑扈托晨风,翱翔啄我粟。
墉壑何萧条,蚕盆亦不浴。
丁男鬻已尽,寡妻犹岸狱。
安得旧雨来,击鼓洗桎梏。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与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诗的前两句提到秦时的月光,水面如玉,接着描述一个焚鱼的人在水边洗脚。
兰花的芽生长在中央,巧妙得如同雕刻的白鹤。
我沿着水流向上望去,看到芦苇,心中感到凄凉和忧伤。
我有一亩小园,三条小路显得特别窄小。
你曾带着琴来到这里,亲眼见过这山水的清澈。
桑树和麻田在车轮下生长,笛声与烛光交替。
晨风中,桑树上的鸟儿在飞翔,啄食我的粮食。
那高墙和沟壑是如此荒凉,连蚕也不再洗浴。
年轻的男丁已经全都卖尽,寡妇的命运如同监狱。
我如何能等待旧友的到来,敲鼓来洗净这些枷锁?
作者介绍:刘友光,清代诗人,生于动荡时期,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常使诗人感到孤独与无奈。诗中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这首《寄旧令朱汉臣》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开篇的“莲勺秦时月,水色碧于玉”描绘了一个安静而美丽的水边景象,瞬间引人入胜。诗中通过“焚鱼人”与“兰芽”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情感的基调却逐渐转向忧伤与凄凉。
尤其是“我有一亩宫,三径殊局促”一句,表达出诗人心中对空间与自由的渴望,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压抑感。接下来的描写中,桑麻和箫管的意象交织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失落,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与冲突。
最后两句“安得旧雨来,击鼓洗桎梏”更是点明了整首诗的情感核心,诗人渴望旧友的到来,渴望解除生活中的束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渴望自由的心情。整首诗在表现自然美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人内心的困境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具有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逐句解析:
莲勺秦时月,水色碧于玉。
中有焚鱼人,临轩濯双足。
兰芽宛中央,妙技能刻鹄。
溯洄望蒹葭,凄怆乱心曲。
我有一亩宫,三径殊局促。
君昔抱琴来,亲见山水渌。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焚鱼人”是指什么?
“我有一亩宫,三径殊局促”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