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8:08
赠学仙者
—— 司马光
微迳透重峦,茅堂竹叶冠。
方瞳映骨静,秀气逼人寒。
夜火装丹灶,晴霜醮石坛。
不须惊浅俗,轻举入云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修道者的赞美,描绘了他隐居于深山的生活。小路穿过重重山峦,茅草屋顶上长满了竹叶。修道者的眼睛清澈而静谧,气质中透着一股寒意。夜晚的火光照耀着炼丹的灶台,清晨的霜露浸润了石坛。他不必在意世俗的眼光,轻松地就能飞升到云端。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以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司马光才华横溢,政治上主张稳重,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此诗创作于他隐居的晚年,表现了他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以及对修道者生活的赞美,反映了他对世俗的淡泊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赠学仙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高雅。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和修道者的形象,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篇的“微迳透重峦”引入了一个幽静的山林场景,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接下来的“茅堂竹叶冠”,则通过茅草屋和竹叶的搭配,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的氛围。
“方瞳映骨静,秀气逼人寒”,用生动的比喻传达了修道者的内在气质,这种“秀气”不仅仅是外表的清秀,更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后半部分的“夜火装丹灶,晴霜醮石坛”,则描绘了修道者夜以继日地追求道理,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最后一句“不须惊浅俗,轻举入云端”,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的超然态度,强调了修道者的追求和境界。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传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高尚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修道生活的崇敬,展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强调了超然物外的心态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微迳透重峦”中,“微迳”指的是:
A. 大路
B. 小路
C. 河流
D. 山脉
诗中“夜火装丹灶”表现了什么含义?
A. 夜晚的美丽
B. 追求长生的努力
C. 烹饪美食
D. 照明工具
诗的最后一句“不须惊浅俗”的意思是:
A. 不必在意世俗的评价
B. 要关注世俗的生活
C. 反对世俗的观点
D. 渴望世俗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