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5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53:19
淡月幽辉,小楼寒澈。
危弦促柱同凄咽。
黄花未肯怨西风,
卷帘消息凭谁说。
梦蝶初醒,骖鸾遽别。
昙华石火同飘瞥。
人间销得几回肠,
偷声赚尽愁千结。
淡淡的月光照耀着幽静的小楼,寒冷的气息透彻其中。
危在旦夕的琴弦和急促的柱子一起发出凄凉的哀鸣。
黄花尚不愿埋怨西风,卷起帘子询问消息又能由谁来诉说呢?
梦中的蝴蝶刚刚醒来,骖鸾的马车匆匆而别。
昙花和流星一样一闪而过。
人间究竟能忍受多少次心肠的绞痛,
悄声地将无尽的愁绪都化作千百个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的“梦蝶”典故源自《庄子》,寓意梦境中身份的转换,暗示人生的无常与梦幻。
作者介绍:
叶恭绰(约1660-约1730),清代诗人,著作丰富,擅长诗词和散文。其诗风细腻,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社会动荡,诗人常借景抒情,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伤。
《踏莎行·为李拔可题其妹花影吹笙室填词图》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索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美与悲的深刻理解。开篇以“淡月幽辉”描绘出清冷的夜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随后,琴声与柱子发出的“凄咽”之音,暗示着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诗中“黄花未肯怨西风”一句,表现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的赞美,是对生命的无声叹息。
“梦蝶初醒,骖鸾遽别”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令人感到无奈与惋惜。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昙华石火同飘瞥”的意象,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而“人间销得几回肠”则再次引发对人生苦痛的深思。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人世间的无常与愁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透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意象,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惋惜,以及对人生苦痛的感叹。诗人借景抒情,深刻反映了人间的无常与愁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淡月”指的是:
A. 明亮的月光
B. 微弱的月光
C. 月亮的阴影
“黄花未肯怨西风”这句的含义是:
A. 黄花在抱怨
B. 黄花的坚韧与忍耐
C. 黄花的香气
诗中提到的“骖鸾”象征:
A. 美好的事物
B. 失落的爱情
C. 沉重的负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叶恭绰的《踏莎行》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皆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惋惜,但叶恭绰更强调人生的无常与愁苦,而李清照则更多体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弱。两者的诗风各具特色,值得深入研究与品味。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