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2:36
万里流离只一身,
东西南北与谁亲。
登高且伴高僧话,
揖孟怀陶任世人。
在漫长的流离生涯中,只有我一人,
在东西南北之间,谁能与我亲近?
我登高望远,和高僧谈论人生,
向孟子和陶渊明致敬,任凭世人评说。
洪皓,字伯华,号逸民,宋代诗人,生平经历丰富,曾经历经宦海沉浮,作品多描写人生感悟、隐逸思想,风格清新脱俗。
这首诗写于洪皓的漂泊生涯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尤其是在面对世事纷扰时的孤独感与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洪皓在《次李通奉韵见招》中,通过对自身漂泊生涯的感慨,展现了一个人在复杂社会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渴望。首句“万里流离只一身”道出了作者的漂泊无依,仿佛置身于一片茫茫大海中,四周没有亲近的人,这种孤独感令人心生共鸣。而“东西南北与谁亲”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表达出在多元环境中难以找到归属感的无奈。
接下来的“登高且伴高僧话”,诗人选择与高僧对话,展现了他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借此寻求心灵的慰藉。高僧的智慧与宁静,成为他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的依靠。最后一句“揖孟怀陶任世人”,则是对古代隐士孟子和陶渊明的致敬,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愿意超然物外、任凭世俗的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将个人的孤独感、对理想的追求与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与哲理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与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高僧”主要象征什么?
A. 智慧与宁静
B. 富贵与荣华
C. 亲情与友情
答案:A. 智慧与宁静
洪皓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C. 对金钱的渴望
答案:B. 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万里流离只一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幸福快乐
B. 孤独无助
C. 自由自在
答案:B. 孤独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