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0:36
作者: 邵墩 〔清代〕
众峰环一峰,地轴高屹。
古洞豁云根,深邃凹无凸。
洞门荫老松,惜哉一已缺。
拈花微笑人,妙相左右列。
正中钟乳悬,有若广长舌。
神仙龛尚存,于兹传丹诀。
少进径盘纡,前途黑于铁。
旷如复奥如,何年鬼工设。
我相与人相,浑不辨一切。
投炬照光明,多取防扑灭。
著脚滑滑泥,彳亍行不辍。
石骨冰人寒,顿消五情热。
终古閟日光,两柱相蟠结。
众濑束盈坎,神瀵喷如雪。
渟作万丈湫,蛟龙以为穴。
祷雨雨即施,吾闻诸乡耋。
逦迤出幽崖,碑苔频剔抉。
司马诗法严,赋景叹超绝。
一一鹤声飞,句好我未窃。
许多山峰环绕着一座高耸的山峰。
古洞豁然开阔,深邃而无凸起。
洞口被古老的松树荫蔽,真可惜这树已枯萎。
有人拈花微笑,仿佛美妙的景象在左右环绕。
正中间悬挂的钟乳石,像是长长的舌头。
神仙的龛位依然存在,这里传授丹道的秘诀。
前行的道路曲折蜿蜒,前方光线暗淡如铁。
洞内旷大又深邃,何年何人创造了这鬼斧神工。
我与他人相聚,彼此却难以分辨。
点燃火把照亮前路,务必小心火焰熄灭。
脚下一片滑腻泥泞,缓慢行走却不停顿。
石头如冰般寒冷,顿时消解了五种情感的热度。
日光自古被封闭,宛如两根柱子交错相缠。
众多溪流汇聚成潭,神奇的泉水如雪般喷涌。
潭水深达万丈,蛟龙将其视为巢穴。
祈求降雨时雨便降,我听乡里的老人们说。
沿着曲折的小路走出幽暗的山崖,碑上苔藓频繁剔抉。
司马的诗法严谨,赋景时叹为绝艳。
一声声鹤鸣飞起,句子优美却未曾窃取。
作者介绍: 邵墩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蟠龙洞的壮丽与神秘,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仰与思考,象征着人对宇宙深邃的探索与向往。
《顾州司马招游蟠龙洞》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思的诗。诗人在描写蟠龙洞的壮丽景色时,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洞的深邃与神秘。开篇“众峰环一峰,地轴高屹”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山高水远的场景,给人一种壮阔之感。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洞内景象的细致刻画,让人仿佛亲临其境。
诗中“拈花微笑人”一句,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而“钟乳悬,有若广长舌”则用生动的比喻增添了洞内的神秘感。诗人在描述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融入了道教文化的元素,如“神仙龛尚存,于兹传丹诀”,使得整首诗既具自然之美,又富有哲理性。
在情感上,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渺小的反思。终末部分的“我相与人相,浑不辨一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与不可分辨,使得诗歌层次更加丰富。整首诗在描写景色的同时,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诗人的哲理思考与审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哲理思考,同时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在描绘壮丽景色的同时,流露出对人类渺小与无知的反思,表现了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众峰环一峰”意味着什么?
A. 一座山峰
B. 多座山峰围绕着一座山峰
C. 山峰的数量
D. 高耸的山峰
诗中提到的“神仙龛”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道教文化
C. 人类的幻想
D. 古老的传说
诗人在描述洞内的情景时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比喻与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此为对《顾州司马招游蟠龙洞》的全面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美妙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