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4:35
风转鸣空穴,泉幽泻石门。
虚心闻地籁,妄意觅桃源。
过客诗难好,居僧语不繁。
归瓶得冰雪,清冷慰文园。
山前雨水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桧杉。
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岩。
冯夷窟宅非梁栋,御寇车舆谢辔衔。
世事渐艰吾欲去,永随二子脱讥谗。
风声在空洞中回荡,泉水幽静地从石门流出。
我虚心地倾听大地的声音,却妄想着寻找桃花源。
过路的诗人难以写出好诗,修行的僧人言语不多。
我归来时,得到冰雪的清冷,慰藉了我的文人世界。
山前的雨水阻隔了尘世的喧嚣,山上仙风在桧树杉树间舞动。
细小的龙鳞在乱石上生出,团团羊角在空岩中转动。
冯夷的洞府不是梁栋所能承载,抵御敌寇的马车也在此谢绝马缰。
世事逐渐艰难,我想要离去,永远跟随那两位二子远离讥讽和谗言。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变,以豪放、洒脱著称,尤以诗词、散文成就最为显著。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厌倦。此时的苏轼已历经政治风波,内心愈加渴望逃离纷扰的世俗,追求心灵的宁静。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隐逸生活的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头便以“风转鸣空穴,泉幽泻石门”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紧接着,诗人以“虚心闻地籁,妄意觅桃源”表达了自己虽然谦虚但却无法真正找到理想中的桃花源,这是一种对现实与理想冲突的深刻反思。
“过客诗难好,居僧语不繁”,描绘了过路人的诗作难以流传,而修行僧人言语简约,暗示了世俗的浮华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对比。接下来的“归瓶得冰雪,清冷慰文园”,则是诗人通过清冷的冰雪来慰藉自己的文人心境,展现出他对清新淡泊的生活态度。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描绘出“山前雨水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桧杉”的美好图景,表现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艰难的感叹,以及想要远离世俗纷扰的决心。这种情感的深邃与复杂,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纷扰世事的逃避。通过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美好,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虚心闻地籁”中的“虚心”意指:
A. 自大
B. 谦虚
C. 疏远
D. 迷茫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的是:
A. 现实中的地方
B. 理想中的隐居地
C. 一个神话故事
D. 一种生活方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