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4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45:46
昔之督邮逐彭泽,今之督邮眷昌国。
不令自赋归去来,更以新诗祖行色。
开缄墨湿雨蒙蒙,细读字字含清风。
尘埃三载足昏塞,一听妙语还醒忪。
持归柴桑有茅舍,揭之其间作佳话。
非惟可诧陶渊明,亦愧当年督邮者。
昔日的督邮驱逐彭泽,今日的督邮关心昌国。
不让我自己赋诗归去,反而以新诗寄托祖国的风情。
打开信封,墨迹湿润,雨蒙蒙中,细细品读字字句句都蕴含清风。
在尘埃中三年,心情已然昏塞,唯有听到妙语才让我清醒。
将诗带回柴桑的茅屋,挂在其中成为美好的谈资。
这不仅让我惊叹陶渊明的才华,也让我对当年的督邮感到惭愧。
王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此诗创作于王阮对当时官场与隐逸生活的反思中,表达了对陶渊明理想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王阮的《昌国秩满次陈纠祖行韵一首》不仅是一首古诗,更是对古今官场与隐逸思想的一次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的督邮与今日的督邮,揭示了官场的变化以及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开头两句,王阮以“昔之”和“今之”对比,引出对不同官员的不同态度,体现出一种对理想官职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则更加细腻,通过“开缄墨湿雨蒙蒙,细读字字含清风”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在雨中品味文字的清新感受,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尤其是“尘埃三载”的描写,展示出作者在世俗中的迷茫与孤独,唯有“妙语”能唤醒他沉睡的心灵。
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归隐之地的美好与对陶渊明的钦佩,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年督邮的惭愧,进一步深化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认知。整首诗在意象上,既有对大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物心理的挖掘,展现了王阮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陶渊明式的隐逸情怀,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督邮”指的是哪个角色?
诗人对陶渊明的态度是?
诗中“尘埃三载”是指?